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13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能够解释1921-1925年变化趋势的政策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B.采用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收购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工厂制度起源于18世纪后1/3时段的英格兰。世人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它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因而大可以将它比作一场革命,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政治革命会产生如此深远地影响。

——【英】蒂莫西·布菜宁《追逐荣耀1648—1815》

材料二   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什么经历巨大的苦难,原因是他们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这句话以前也有其他人说过,但马克思找到了剥削的秘密,那就是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材料三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比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现代工厂制度的起源”和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找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和提出“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著作名称,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代表性举措,简述后来“实行急剧的转变”的重心及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交往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绝对王权国家采纳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各国君主需要一批富于生气的新人来充当推行者,或者是由于王室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只得靠卖官鬻爵来弥补财政亏空,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一批出身市民和资产者的人士进入贵族阵营的现象。而一部分贵族转而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获取较多的利润,出现了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趋势。至于在法律、政治和文化观念上彻底摧毁等级制度的任务,则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

——摘编自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及成因。结合所学,写出1789年法国颁布的有利于“摧毁等级制度”的文献名称,并写出其中蕴含的法国革命精神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评价这一政策。
2024-05-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4 . 以下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是(  )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D.《火星报》
2024-04-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全球化既是过去历史发展呈现的一种趋势,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16C—18C);②发展阶段(19C初—19C中期);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C晚期—20C初);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中);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20C80年代);⑥迅速发展阶段(20C90年代以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期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但对列宁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罗斯福则变化了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人这样形容: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的内涵?结合新政有关工业方面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政府是二老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应对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内外举措?联系材料三,指出中国入世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杭州市及周边地区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如图为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A.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后果B.新经济政策利于粮食增产
C.农业集体化增加粮食产量D.余粮收集制保障粮食供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门类不全,许多工业部门是空白。1937年之后,新建和改建11000个大型工业企业。其中新建的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仪表制造业、人造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大型电站等。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一变化是由于(     
A.“五年计划”的实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探索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政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024-05-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是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入学不久,他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读了大量的革命著作,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从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奋斗,创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运动,并结合俄国实际写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构成了今天的列宁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引领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编著《新编哲学社会科学简明手册》

材料二   应当说我们实行……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三   众所周知,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上台后实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当时苏联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苏联的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有:第一,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赶超西方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二,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利用国家的权利,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第三,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出台政治决策,并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智慧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与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急剧的转变”的政策变化与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的工业成就。
2023-05-2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     
A.导致余粮收集制继续推行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有利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D.加速了外国资本的引入
10 . 俄国的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四川大学编《国际共运史讲座》

材料三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023-05-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