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2021-08-25更新 | 212次组卷 | 5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 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材料四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2016-11-21更新 | 6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富阳场口中学高二11月期中教学检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9年的全部工业投资比1928年增加了39.1%,但主要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1%,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轻工业投资比重最高不超过7%。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

——摘编自杨敏敏《前苏联工业化(1926一1938)研究》

材料二: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简要评价苏联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罗斯福新政内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工厂制度起源于18世纪后1/3时段的英格兰。世人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它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因而大可以将它比作一场革命,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政治革命会产生如此深远地影响。

——【英】蒂莫西·布菜宁《追逐荣耀1648—1815》

材料二   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什么经历巨大的苦难,原因是他们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这句话以前也有其他人说过,但马克思找到了剥削的秘密,那就是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经济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材料三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比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现代工厂制度的起源”和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找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和提出“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著作名称,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代表性举措,简述后来“实行急剧的转变”的重心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材料一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高丽史》

材料二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延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三   有人以为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以为列宁主义的出发点是关于农民及其作用和比重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对的。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并不是农民问题,而是无产阶级专政、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等问题。农民问题,即无产阶级在为政权而斗争中的同盟者问题,是一个派生的问题。

——摘自《论列宁主义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朝鲜高丽王朝进行制度革新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借古喻今”的含义,以及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列宁对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贡献。并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4-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A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318日至5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写出▲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史实,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置于怎样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
(2)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巴黎公社对“政治文明新形态”进行塑造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2024-04-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世界近现代史上,革命和战争日益剧烈,不断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机会来了。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

——核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宗教改革
1640年—168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1775年—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87美国宪法颁布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1871巴黎公社革命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1918年—1937年间,为了解决“国内发展问题”,苏俄(苏联)先后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和方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列举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而建立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进行阐释。(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3-05-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俄国的历史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

——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后,怎样认识时代的特征?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矛盾?怎样对待帝国主义战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必须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回答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不是别人,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立了列宁主义。

——四川大学编《国际共运史讲座》

材料三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伊凡四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指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概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023-05-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工农革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一个绝无资产阶级参加的我们自己的政权机关。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这第三次俄国革命终将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

——列宁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当时,“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但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没有在那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剧变中倒塌。中国捍卫和挽救了社会主义。

——姜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转折性作用》


(1)材料一的“工农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工农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道路的角度,指出中国“没有在剧变中倒塌”的原因,并简述该道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2023-05-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华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苏俄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城市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严重的是,228日发生喀琅施塔德水兵叛乱,他们提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叛乱的水兵大多来自农村,反映了农民是何等不满。

——周尚文《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的意识到布尔什维克正道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掘墓人”是什么阶级?该阶级的伟大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困难局面的表现。为了改变这一困难局面,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列宁“促使布尔什维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的策略,并结合十月革命的史实阐释“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这一观点。(阐释要求:紧扣主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