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0 道试题
1 . 某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下列表述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 阅读材料:

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一方面(农业、工业、商业等)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14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3 .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初年,"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北方匈奴的侵扰,国家安危犹在。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引述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来说明贮粮的重要性,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并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从而"富安天下"。

-吴慧《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俄国(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时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

一-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材料三进一步考察(新时期以来)不同时期粮食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发现其增长率呈相对下降趋势。平均增长率1978-1985年为3.17%,1978-1990年为3.23%,1978-1995年为2.54%,1978-2000年为1.91%,1978-2004年为1.77%。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背景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要继续维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面临很大困难。

——张瑛、钟钰《我国粮食生产特征与政策建议——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苏联粮食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影响我国粮食增长率攀升的主要因素。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保障新时代的粮食供应献计献策。
4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他”“引进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020-1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①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④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6 .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
(1)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既促进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又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020-11-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班)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据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2020-11-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苏维埃士兵从广场进入了院子、从院子进入皇宫的内门,沿着各个楼梯和走廊进入冬宫,进程持续好几个小时,几乎无甚伤亡。这一行动
A.推翻了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B.形成历史上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C.践行了四月提纲和平夺权的设想D.缔造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 . 下图是苏联不同年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表。由此可以判断出苏联
年份191719221926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

A.新经济政策导致1922年城市人口下降
B.20世纪30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C.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被拉大
D.斯大林模式是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
2020-11-1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10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水平
B.苏联经济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