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列宁说:“富农们知道,现在已经到了争取社会主义而进行最后的殊死斗争的时刻。看起来,这仅仅是一场争取粮食的斗争;而实际上,这却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这揭示了苏俄
A.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B.推行余粮收集制的原因
C.新经济政治推行的困难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2 . 历史学家评论道:“(斯大林)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但他在……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
A.比较重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B.农业落后影响工业发展
C.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日渐清晰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失调
3 . 苏(俄)联在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得到了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B.有利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C.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D.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2020-07-17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改组,克伦斯基被推上总统宝座,俄国报刊鼓吹的“克伦斯基攻势”在德军的反击下大败,这败坏了克伦斯基“救世主”的形象,人们开始贬称他为“沙皇亚历山大四世”,因为他的名字也是“亚历山大”。有此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俄国沙皇的专制逐渐恢复B.民众已经抛弃了临时政府
C.俄国在一战战败退出战争D.“四月提纲”顺应当时需求
5 .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6 . 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020-06-22更新 | 85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的独立性,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由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这说明苏联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此做法
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
8 . 1917年4月,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据此可以推知,列宁认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A.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B.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C.促成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D.获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
9 . 下表为1922年~1927年苏俄(联)农村经济发展概况。据表格可知,此时期苏俄(联)
年份192219231924192519261927
出租土地农户占全体农户比重(%)2.83.34.26.117.413.0
出租土地(百万俄亩)3.04.57.010.913.3
使用雇工农户占全体农户比重(%)1.01.01.71.919.8
雇工人数(百万)1.01.21.6351.632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在农村确立B.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C.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
10 . 十月革命前,列宁曾提出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等,无偿外配给农民。这一变化
A.有利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标志着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C.说明革命政策出现了严重倒退D.背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初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