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920年1月,苏维埃政府撤销了人民银行,职工可以免费从国营和合作社分配点凭证领取食品、日用品和燃料,经济生活几乎完全实物化。苏维埃政府的做法
A.得到下层民众的普遍赞同B.导致了苏联国内局势失控
C.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D.服务于特殊时期经济需要
2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关于该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粮食产量下滑
②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③粮食减产促使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上来
④挫伤农民积极性,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 . 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制定的新党章指出“苏维埃政权现时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计划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目的是把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是最迅速、最有计划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推行该分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迅速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为推行农业集体化服务
D.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1年,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引进外资
B.恢复市场和贸易,建立市场经济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提供基础
5 .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6 .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7 .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五”计划前,苏联的积累率为19%,“一五”计划提高到了33%。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为15%。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9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10 . 1922年5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
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