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蔓延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600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苏维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俄国实际上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摘编自郭春生《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的创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选择了苏维埃作为唯一可能的政权形式,并通过苏维埃把政权全部交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手里。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摘编自张小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选择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面是1921~1923年苏联(俄)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的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A.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以消除B.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高度依赖外资发展本国工业D.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自身经济
3 . 1921年列宁谈话时讲到:“小农经济存在有其必然性”,“抓大工业建设的同时兼顾小农经济,这关乎千百万农民的生存状况”。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推行粮食税B.领导十月革命
C.实行租让制D.推广集体农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届代表大会总结说:“1925年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对工业的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整体发展速度也被迫降低。”这表明(     
A.农业成为工业资金重要来源
B.西方对苏联农业经济实行封锁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进行抵制
D.地主阶级的破坏影响农业生产
2022-07-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商业的高度国有化,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爱国革命热情,通过种种办法实现资本积累和计划的高指标,这些不仅是苏联工业化实现的手段而且还是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最大的特色是拒绝从轻工业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这一“通常的”工业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采取非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

材料二   1951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工业相当落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速重工业的生产和建设。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军事上威胁、经济上封锁、国际事务中敌对。为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必须加速发展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重工业。

——摘编自刘红《新中国建立60年来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
2021-07-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0年底至1921年春,苏俄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工人罢工,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呼吁“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并参与叛乱。这表明,当时人们迫切要求
A.镇压各地叛乱B.巩固工农联盟C.树立政府威望D.调整经济政策
2021-07-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整个计划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复兴与改革。还有第三个目的,那就是企图使经济制度趋于平衡。他说:“我们所寻求的乃是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平衡,也就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平衡,劳资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由于这些目标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全面规划,它们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要扩大政府的督导、管理与活动。但不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它是一个引向社会主义的运动。

﹣﹣摘编自[美]福克讷《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要在苏联经济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扩展工业,首先必须给工业创造市场的、原料的和粮食的前提。如果国内没有原料,如果没有粮食供给工人,如果没有稍微发达的农业作为工业的基本市场,要发展工业是不可能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提出了“必须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口号,并指出,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脑,工业是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就能在集体制的基础上改造落后的分散的农业。

﹣﹣摘编自邢艳琦《列宁、斯大林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在农业领域寻求平衡的主要做法及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的做法相比,斯大林农业政策的不同,并说明其政策的积极作用。
2020-07-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0年12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又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
A.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工农之间矛盾激化
C.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亟待调整经济政策
2020-07-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5—1933年,苏联大规模从西方引进本国急需的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

这期间,苏联是西方技术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约购买了世界机器和设备总额的1/3,第二年这一比重又增加了一半。据统计,在1929—1932年期间,苏联进口了25亿多卢布的技术设备。据斯大林1933年同美国记者杜兰特谈话时说,到1933年底,苏联为购买技术设备共举债14多亿卢布。同期,苏联对外贸易也相应逐步上升,到1930年达到最高峰时,对外贸易额为16.43亿卢布,比1924年加了2.5倍。

——摘编自《苏联史》《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含部分相互重叠的商品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主要认识。
2019-01-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汝州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末历史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