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23年,苏维埃国家顾布《关于国营托拉斯条例》和《关于地方国营托拉斯条例》,规定国营托拉斯是基本经济核算单位和工业管理基本环节。这一年,全国有478个托拉斯,联合了4144家企业和88%的工人。这一做法(       )
A.增强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奠定了工业化实现的基础
C.有利于赢得国内战争胜利D.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8年,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应当在全国借鉴美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把这种制度同缩短劳动时间结合起来,同利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劳动组织方法结合起来。列宁的这一主张(     
A.旨在缓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B.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反映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设想
3 . 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据如表可知,列宁观念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月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月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月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B.西方武装力量干涉俄国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提出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2022-08-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存播的种子都吃掉”。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D.确立斯大林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75次组卷 | 62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45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确定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这里“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8 . 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 某中学高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不同时期各国实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做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


(1)根据卡片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其依据是什么?

卡片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片二中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卡片三


(3)卡片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哪些调整?其特点是什么?

卡片四


(4)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学习了国外什么发展经济的模式,并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