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917年7月底,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党的最高机关是代表大会。定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所代表的党员不少于全体党员的半数时,该代表大会才能认为有效……中央委员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每年一次。”这些规定(     
A.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民主原则B.扩大了苏维埃政府的权力
C.有利于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合作D.推动了列宁主义的诞生
2024-02-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     
A.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国在某次会议中提到“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关于此阶段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B.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C.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实行余粮收集制
2024-02-2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寒假返校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列宁和俄共(布)在苏维埃俄国的政治舞台上,拉开了改变原先的革命方法而创造性地采取改良渐进的全新方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大幕。这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据此分析,列宁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B.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6 . 下表所示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对导致表中变化出现的因素分析正确的有

年份


项目
191319281932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③农业集体化提供的资金等条件④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7 . 列宁签署的《关于在产粮省份中征集应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的法令宣布:农民必须上交全部余粮。自此,农民不再有支配自己余粮的权力。与此同时,苏俄政府还
①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取消自由贸易③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租让制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3-06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2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
C.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D.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据【苏】列宁《论粮食税》《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整编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功劳”及其“真正限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用史实说明中国吸取“苏联搞社会主义”60多年来的教训,最终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0 . 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某种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关于该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B.实行实物配给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D.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021-09-0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