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     
A.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B.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起到了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而元大都“去江南极远”,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

——整理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表现,并写出宋元时期的主要外贸港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简析元朝“南粮北调”的原因,并指出元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实施的“多项工程”。
2024-05-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3 . 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往往影响城市的兴衰。北宋都城东京,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下列关于北宋东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财赋经海运航线北运至东京B.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C.临街商铺中有青花瓷在售卖D.交子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币
2024-05-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①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②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葺修先圣庙”
③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崇文抑武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
2024-05-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5 .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   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旨在(     
A.为人类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经验B.促进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C.体现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D.强化中国人民的卫生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14世纪中期,奥斯曼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D高丽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A.AB.BC.CD.D

7 . 1947年4月,美国政府研究欧洲复兴政策的一个特别委员会认为,“德国被占领地区的经济计划应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提倡欧洲联合和经济一体化,必然将苏联排除在外而将西占区德国包括在内,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上述认识可用以说明(     

①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模式             ②联邦德国建立的国际背景

③杜鲁门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2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学者认为其将根本法做成了适用一人一事一时的制度规定,这一举措也就犯了“因人设法”之忌。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因人设法”的条款是(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D.“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2024-03-2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评价唐朝的政治制度时说:“(三省六部制)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中书门下的权力D.促进了决策程序规范化
2024-03-21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某一事件后,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该事件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