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2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
D.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3 .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019-01-30更新 | 1195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上映于1939年的前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
2018-03-17更新 | 223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6 .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如表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1913-1937年苏联(俄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煤炭664343
555432
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   ②合理工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③经济危机的历史机遇          ④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8 .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7039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9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达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1-03-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于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如下表所述。这反映出
观点一新经济政策被斯大林抛弃,结果是苏联向军事共产
主义回归
观点二1930 年代的“大清洗”是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与巩
固的一个重要因素
观点三俄国长期实行专制制度,集权与扩张的历史传统,
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
观点四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A.以上学者的相关解释均不符合历史事实B.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C.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2020-12-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