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一旦战争危机过去,那些违背经济规律的强制性措施和脱离社会实际的理想化方案很快就同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选择取向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发生动摇,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接踵而至。”苏维埃政权基于这一背景而采取的政策(     
A.集中有限力量保证了战争的胜利B.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C.使苏联成为发达的世界工业强国D.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苏联1928年印发的一幅海报《工业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图案相当规整,背景的机器、仪表犹如机械制图,工人形象亦如机器人一般。该海报反映了(     
A.集中力量稳定苏维埃政权B.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C.工业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D.倡导实施指令性计划体制
2022-11-11更新 | 326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3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西方媒体的报道违背真相
B.作为亲历者萧伯纳的描述应是可信的历史事实
C.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D.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
4 . 列宁指出:“我们就是应当这样清醒地估计这种关系,应当有充分的决心来重新审查以至改变我们的政策,因为我们在几年之中着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着手建设无产阶级国家的基础,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该讲话发表背景是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②我们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这一讲话体现出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08-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叛乱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相互勾结、遍及全国,反对苏维埃的叛乱和干涉势力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占据了全俄大部分领土,而且从各个方向包围了苏维埃政权控制的核心地区,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维埃政府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新经济政策D.农业全盘集体化
2020-07-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写道:“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农民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下列选项属于该言论背景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要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C.德军入侵导致苏联国土沦丧
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
7 .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C.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8 . 下列图片是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两者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施工背景B.建造目的
C.主导力量D.所起作用
2016-11-27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9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1处B.2处C.3处D.4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认为该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不能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024-05-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