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列宁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说道:“以前没有这种结合,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建立这种结合”“使我们在大工业和农业中的社会主义工作同每个农民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A.消除了城市和乡村间的矛盾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探索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单位:万吨)。材料表明苏联(俄)(     
种类
年份
1918192219281937
谷物18069010803190
籽棉12779258
制糖用甜菜3201809402140
向日葵1720110110
亚麻纤维0.00037.417.327.6
土豆4220110700
A.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B.农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斯大林体制弊端严重D.经济政策调整服务国家战略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B.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C.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D.农业集体化迅速推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93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图。其中,②代表的国家工业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B.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0年底,列宁认为国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建设道路,这一道路将摆脱许多年的经济破坏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和困难,引导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这句话表明列宁(     
A.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B.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解决了国内政治经济困局
2024-05-15更新 | 417次组卷 | 6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A.依靠行政命令推行城市化B.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C.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盛行D.社会主义与工业化的时代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列宁强调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心,更加重视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做斗争,把反对贪污受贿作为政治任务,将蜕化变质的党员清除出党,从1921年8月开始到1922年3月结束,历时七个月,近16万名党员被除名,占党员总数的24.1%。上述举措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内忧外患
B.新经济政策导致国内经济困难
C.局部恢复私有引发执政党困境
D.斯大林模式尚未指导经济建设
2024-05-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俄历1917年10月24日晚上,列宁作出指示,“如果革命者知道提出和约(即结束‘一战’的和平条约)、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据此可知,列宁认识到(     
A.推进革命的历史主动B.反击协约国武装干涉的紧迫
C.和平夺权的时机成熟D.在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指出:“批发商这类经济界人物同共产主义似乎有天壤之别。但正是这类矛盾在实际生活中能把人们从小农经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到社会主义。”据此可知,苏俄(     
A.社会主义制度完备B.努力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C.准备全力发展商业D.全面放弃了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2024-05-08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以下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史料内容。据此内容可推知(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 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 和1932 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 至 1933 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 和1930 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 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A.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经济发展B.斯大林模式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经济危机D.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造成粮食危机
2024-05-05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5题 社会主义革命(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