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俄历1917年10月24日晚上,列宁作出指示,“如果革命者知道提出和约(即结束‘一战’的和 平条约)、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据此可知,列宁认识到(     
A.和平过渡的时机成熟B.抗击协约国武装干涉的紧迫性
C.把握革命历史的主动D.在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必要性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十月革命初期,列宁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世界革命即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到了1921年,他却极力主张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这一次转变主要是基于(     
A.政治经济危机严重B.经济建设的需要C.和平成为时代主流D.内战已取得胜利
2024-06-06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为苏联(俄)某一时段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爆发B.勃列日涅夫改革C.经济政策的调整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4-06-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把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得到苏俄广大农民认可
C.农业集体化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D.苏联模式奠定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2024-06-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11月23日,苏俄政府颁布《租让制法令》,列宁指出:“租让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新领域的斗争,是以经济战争来代替用大炮和坦克的战争,我们应当善于根据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通过资本家——不管这是多么奇怪——来巩固我们的经济地位。”据此可推知,列宁(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心情迫切B.完全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对当时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D.认识到政治上的危机已解决
2024-06-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政治文明通常可以互相借鉴与吸收,往往因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而呈现出各异的方式。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与列宁“退一步、进两步”的战术,都共同体现出政治“妥协”艺术。其中苏俄政府“退一步”的举措是(       
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C.实施农业集体化D.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经营
2024-05-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列宁去世后,苏联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威胁,1927年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整个西方世界借此掀起新一轮反苏浪潮,甚至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出:“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起根本性变化,只有全力实行高速现代化、工业化,并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用以购买工业化所必备的工业设备。”材料说明苏联模式的产生是(     
A.出自斯大林个人主观意识B.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物
C.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成果
2024-05-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1年10月,苏俄恢复了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被取消的国家银行,同时在全国开始组织信贷机构,进行贷款与存款业务。这一做法旨在(     
A.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流通B.通过金融改革来建立工农联盟
C.提供迅速实现工业化所需资金D.吸纳民间过剩资本以稳定货币
2024-05-1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苏联1928—1940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统计情况。材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苏联(     
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
A.粮食生产深受战争影响B.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弊端D.农业人口出现了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27年,斯大林公开提出“贡税论”,即农民低价出售农产品,高价购买工业品。同时,苏联还不断从外国采购机床、零部件、专用工具甚至是金属材料。这些措施(     
A.说明苏联融入世界市场B.服务于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
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