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苏联 1926—1927 年秋季粮食收购情况表(单位∶ 普特)

上表中数据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下B.农村集体经济占主导
C.农村经济政策尚待调整D.农民拥护工业化建设
2021-04-25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鸿浩超级联考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
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
C.认为余粮收集制是必要的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 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描写道:“十字街间,广场两面,一排一排小摊子……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起。这里一批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一堆堆旧书报,铁罐洋锅,碗盏茶杯……晤,多的很呢!”作者描绘的应是
A.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刺激了经济复苏
B.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促进经济发展
C.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D.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兴
4 . 1933年,斯大林在总结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经验时说:“规定极严格节省的办法,积蓄为资助我国工业化所必需的经费,这就是我们为达到建立重工业和实现五年计划目的所应走的道路。”这一经验
A.建立在对农民的剥削之上B.对中国的建设实践有所启示
C.迫于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D.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困境
2021-04-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二战前的苏俄(联)面临着两大难关,一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联)发展虽快,但没有完全摆脱小农经济结构,工业化改革迫在眉睫;二是20世纪30年代面临日益严重的法西斯入侵威胁,苏联必须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观点
A.淡化斯大林体制对苏联产生的影响
B.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具有历史特殊性
C.肯定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D.阐明十月革命与斯大林体制之间的联系
6 . 苏联1940年社会保险支出额(停止工作的退休金未计算在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每人为160卢布,而重工业为243卢布。1946年,则分别增为254卢布和357卢布。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B.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C.国民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D.保险业为实现工业化做出贡献
7 .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谈到:“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民众渴望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
C.阶级敌人仇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部分知识分子对新经济政策不满
8 . 1929年苏联与美国福特公司签下价值约1300万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了苏联汽车工业中最重要的高尔基厂的建设援助与技术转移;1932年,苏联与美国杜邦公司达成价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协议,双方约定杜邦将为苏联建设一座年产35万吨的硝酸工厂,并为苏联培养技术专员。这表明苏联
A.放弃了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B.国力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C.经济重心转向推动农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抓住了良好发展机遇
2021-04-07更新 | 328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3年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报告中称,在乌拉尔地区的一位农民说:“美国和英国要求苏联解散集体农庄并且为军队佩戴肩章。如果苏联完成了这些要求,那么美国和英国将帮助苏联打败德国人”。而且农民关于解散集体农庄的说法一天之内在该农庄就被转达了30多次,在后来的日子被传播的次数更是不断增加。材料说明
A.政府与农民对集体农庄看法趋于一致B.农民对改革集体农庄制度的深切期盼
C.战争促使苏联有了体制变动的可能性D.外界干预是促成农庄解散的主要动力
10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得到了妇女们的积极响应,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的利用。该运动
A.适应了新经济政策的需要B.推动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保障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D.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