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列宁在1918年谈到在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完成消灭剥削后,党要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但是在1921年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后,列宁提出私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帮手,认为在国家掌握运输业和大工业的前提下,有可能经过私人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以下对转变后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策转变的目的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B.转变后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C.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 读图阅史。下图漫画体现二战前夕苏联经济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确立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试图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D.发展重工业以对抗美国
23-24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确实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最现代的工业品的四个国家之一,但苏联经济具有“兵营”的面貌,经济完全军事化,完全从属于军备生产的势头开始加强。苏联领导人在脱离了社会文化和共同文明的情况下只是重复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成就和一些组织形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A.苏联模式为苏联工业化作出了卓越贡献B.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潜藏着严重危机
C.西方技术成就对苏联建设具有重要影响D.国民经济军事化运动改善苏联产业结构
2023-11-27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浙江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的举措有(     
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
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2023·浙江台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2023-11-16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6 世界近现代史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0年至1923年,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在苏俄采访,采访期间有如下报道:“一方面对农民让步,改食粮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粮食税),开放自由商业……一方面极力求与外国通商,想以外资来发展工业,制成大企业的生产制度。”这一报道反映出苏俄当时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2023·浙江温州·一模
7 . 世界史及其编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同时,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贡献更加半富多彩和完整。

以近代为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参考近代部分,联系教材目录,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现当代部分的编写如何破除“西方中心论”。
2023-11-12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023·浙江宁波·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能以继续向资本主义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这表明列宁(     
A.希望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作B.承认战时共产主义是一次失败的探索
C.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路由来已久D.主张通过粮食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
2023-11-10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6 世界近现代史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023·浙江杭州·一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0 .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2023-09-15更新 | 2705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