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派别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化“正统派”“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60年代“修正派”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后修正派”“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三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3 .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但许多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
A.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B.注重发展军事相关的重工业
C.苏联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4 . “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首次提出的。冷战中,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进行着紧张的斗争与较量。这两大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英、法B.日、美C.美、苏D.美、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019-11-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1979—1990年,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针对经济“滞胀”,出售国有企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上述政策
A.减轻了政府负担
B.打击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消除了通货膨胀
D.取消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8 . 1954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开始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国家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这些措施
A.确立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影响了中苏关系的基本走向
D.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9 .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
A.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B.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C.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D.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0 .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日本9.8%。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除科技内素之外主要是基于
A.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计划经济体制
D.美国马歇尔计划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