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运动更加关注市场导向、企业化政府、政府绩效、竞争外包等,因此“企业型政府”和“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成为了未来政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随着各个国家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的愈发频繁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它缩小了各个国家间的距离,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这些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形势和各个国家的内部结构,西方国家市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壮大,后现代社会的公平、平等、民主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城市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美国,民间性的理事会、志愿性社团等组成了十分发达的社会自治组织系统,他们与城市政府一同参与到城市治理的活动中,并以此形成了网络化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是城市治理的血液,没有这种血液的流动,城市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城市治理取代之前的城市管理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分支,获得了较快较好地发展。

——摘编自史梦宇《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以南京为例》

材料二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的重要论断。全国近700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会整齐划一、先行探索和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走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协同治理之路。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不仅做大“蛋糕”,更不断完善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机制和手段,让所有群体平等共享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成果。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每个人的德行、善举、精神和心灵,通过修身修心和自律反省促进人们规范言行、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同步运用法治、自治、共治、智治等治理方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城乡融合治理和大都市圈及城市群的跨域协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

——摘编自陶希东《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化城市治理的路径”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0年之后,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差距逐渐缩水(爱尔兰除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显著,欧盟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同步性明显增强。这说明(     )
A.欧洲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货币统一推动了欧洲经济的交流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步加强D.合作缩小了西欧国家间经济差距
3 . 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亚太区战略框架报告》中以“维持均势”、防止任何“地区性霸权”作为未来战略取向;1990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也首次强调“地区威胁”的问题。此后,美国更加注重对地区威胁的应对。美国此举表明(     
A.苏联的威胁仍然存在B.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D.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2023-03-26更新 | 448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理性预期使得人们能够预料到政府政策的结果,并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政策失效。80年代其主要思想已被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这是由于该学派(     
A.顺应了经济自由化的潮流B.解释了宏观调控的合理性
C.揭示“滞胀”现象的根源D.适应了企业国有化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51年,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军为保障安全在日本驻留;日本要为其提供可驻扎的基地。日美安全条约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制定过程复杂。它是由高层权势而定,并没有真实反映普通大众的意愿。政治家和人民对此条约的看法存在差异,对美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虽然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美同盟的成立,这为日本的对内治安和对外安全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赢取了日本发展经济的绝佳环境……。作为军国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日本的右翼势力一次次修改安全条约,强化美日军事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地唤醒军国主义基因,影响日本内政外交。这一修正趋势反映了日美关系的两面性,表面上看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更加紧密,可是一旦共同利益减弱,连接日美的纽带也会松动。

——摘编自李宇恒《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缘起与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影响。
2021-05-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等17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0年,18岁到45岁的美国妇女中有四分之一是单身,而到了2000年却一半以上。在全部的第一次婚姻中,最终离婚的占到一半以上。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母亲是未婚妈妈,而在40年前大约是8%。材料说明美国当时(     
A.妇女的家庭地位越来越高B.经济危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C.女性赢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D.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变化
7 . 20世纪80年代,英国煤矿工人数量远远少于在校大学生人数,美国钢铁工人数量少于麦当劳的员工人数,德国的造船业基本已经消失,传统工业国的工厂旧地很多变成了博物馆,剩余的只能勉力支撑。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技术革命改变了发展路径B.第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C.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局面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分工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国的非洲研究最早兴起于传统黑人大学并由非洲裔学者主导,在主流学术界则处于边缘位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联邦政府和私人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与非洲相关的高校地区研究中心、学术协会和学术期刊纷纷成立,非洲研究也就此成为美国地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变化(       
A.表明美国解决了种族歧视现象B.得益于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2024-03-15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1)(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并攻破了德军“大西洋壁垒”。盟军快速向东推进的同时从战俘营解放了大量苏联战俘,而苏军在其占领区也解放了大量英、美战俘。各国都迫切希望本国战俘能尽快被遣返回国,这促使美、英政府与苏联政府就相互遣返战俘问题进行谈判。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尽快将各自营地上的盟国战俘遣返回原籍国的协定。苏联政府要求无论苏联战俘意愿如何,必须将其全部强制遣返回苏联。5月,三国在德国莱比锡进一步商讨遣返细节并缔结相关协定。协定执行初期,美英两国按照苏联政府的要求进行遣返,然而1945年9月后,美国以“一切战俘都有选择是否被遣返的权利与自由”为准则,不再认同并停止了强制遣返苏联战俘的做法。

——摘编自李旋《二战后美国的苏联战俘遣返政策之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战俘遣返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战俘遣返政策变化的影响。
10 .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
A.经济“滞胀”波及社会主义苏联
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
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
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
2022-06-07更新 | 1267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