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69年丁伯根因为提出蛛网理论,主张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政策调节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布坎南因为提出公共选择理论,主张约束政府的权利,不应把增加社会福利与平等的权利随意交给政府,而应该由公民掌握最终决策权而获奖。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方
A.公民运动的影响广泛深入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福利国家的弊端日益显现D.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
2 . 下面是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的曲线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A理论是导致“1929大萧条”出现的主要原因
B.罗斯福新政在B理论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成功
C.B理论主张加强对经济干预,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D.A理论比B理论更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 社会福利,是衡量一个社会现(近)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士民公会。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本法案(《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社会保险法》XXX年XX月(《世界史资料丛刊·XXX年的美国》)

材料三英国于XXX年XX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XXX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关于社会福利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及其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何认识?
4 . 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2019-04-09更新 | 1760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南充市九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2019-03-25更新 | 1248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2)历史试题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2018-04-05更新 | 5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7 . 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B.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8 . 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以工代赈B.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第三产业日渐发达D.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9 .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