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材料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取缔)之。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如图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2022-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全球现行医疗模式大致分四种: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B.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成
C.美国干预最强英国干预最弱D.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完善的社会保障B.强大的国防C.《劳动安全保护法》D.和谐的社会秩序
2022-01-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摘编自《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8月)

材料二   一般说来,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主要受到了哪些思想的推动。
2022-01-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1914年,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相继出现了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1964年,加拿大的多伦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些变化说明
A.欧美国家引领世界市政建设风向B.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C.科技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高D.汽车普及加大城市交通管理难度
2022-01-2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6 . 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人工智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工人最大的潜能D.为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2-0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7 . 托玛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 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这一阶段
A.世界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中国抓住每次发展的机遇D.科技革命中心一直在西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2022-01-12更新 | 4356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9 . 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对以上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使国际竞争更激烈B.信息技术促进各国经济持续发展
C.人们抵制信息技术的应用D.信息技术凸显了美国的优势地位
10 . 二战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20世纪中后期,又陆续颁布了《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障法》等。这些措施
①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②消灭了社会阶级矛盾
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④保障了家庭经济安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2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