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社会平等,清除社会矛盾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2 . 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创新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形成D.新式交通工具使用
3 .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
A.加强对经济干预B.普遍建立国营企业
C.减少对经济干预D.片面发展军事工业
4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9世纪中期,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2)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
2020-10-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略上美国和苏联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为了发展经济,各国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从1英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贬值之前更快。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采取了一种新的经济政策,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苏联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欧洲第一位。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材料三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一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四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ニ。…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决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为了“应付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
2020-08-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西方国家实现真正的平等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文价值和政治意义
7 .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19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1985年,欧共体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这些计划或战略的提出表明
A.当时国际政治局势趋于紧张B.科技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C.欧美国家启动新的科技革命D.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增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教区为单位实施救济,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或慈善机构赈济穷人。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国家出面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实行社会保障。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失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已经成熟,为向福利国家过渡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这些法律,为建设福利国家奠定了法律基础。英国政府用全国统一的、集中的福利方式取代旧有的、分散的地方性福利提供方式。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德国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化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走上社会福利国家的道路,社会保障的最初设计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影响。为赢得工人支持,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1883年以后,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以此协调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冲突,使其不影响德国政府的基本国策。1949年实施的《德意志联邦基本法》,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德国福利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德国各个政党都不愿给福利制度动大手术而失去选民。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福科保障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比较英德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上的异同。
2020-03-19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定律,这一定律的证明由于运算过于繁杂,从前无人敢于问津。这说明
A.计算机是综合性技术体系B.计算机的运用拓展了人类能力
C.计算机可以普遍替代人D.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10 . 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能源危机加深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