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地最大的功绩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领导印度获得独立。种姓制度等级分明,管理严格。这种非暴力抵抗的传统在印度由来已久。甘地的学说受到西方非暴力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更主要还是源自本土深厚的文化积淀,例如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教中的非暴力教义,因此甘地才有机会形成较为完整的非暴力不合作学说。另外,甘地还强调平等、牺牲、不占有、不记仇、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各种美德。经过东西融合,作为充满宗教思维的新学说,如果只是说说,也就是老古董新包装。不过印度顽固的种姓制度却令甘地的学说继往开来,大有用武之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启发印度人民群众,宣传独立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向统治者乞求独立,只能是“与虎谋皮”!

——摘编自丁舟《圣人甘地,我们无需崇拜他》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黑人民权运动,肇始于“一战”前后,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美国迈入工业社会,自上世纪一零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经济大萧条”爆发,大量黑人从南部腹地涌入北部工业区、从乡村涌入城市,史称“黑人迁移运动”。这一运动引发了黑人种族意识的觉醒和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文化上,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掀起了“哈莱姆文艺复兴”,一大批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及其作品涌现,现代黑人文化奠基;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马库斯·加维领导的“加维运动”——号召“回到非洲”建立黑人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先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有黑人参加作战,军队中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事实推动了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爆发反对公交汽车种族隔离政策的全面罢乘事件,而领导黑人进行罢乘的,便是在蒙哥马利市担任牧师的马丁·路德·金。1956年12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法律违反宪法。为了将民权事业向前推进,金在1957年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1959年,他还前往印度学习甘地的非暴力理念。至此,马丁·路德·金开始成为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或者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旗帜。1963年肯尼迪总统发布了范围广泛的《平权法案》,其中要求在就业和就学方面不只局限于平等的原则,而应对黑人等少数民族提供优先考虑和机会,使得黑人和少数民族的处境得到了明显的实质性改善,这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又一件举足轻重的革命性之举。50、60年代黑人的民权运动与反抗斗争尽管从法律上清除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种族歧视与隔离,但却未能消灭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摘编自《从非暴力抵抗到暴力革命:黑人民权运动的演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学说的思想渊源,并简要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023-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问选择其中之一即可)。

材料 下表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

次数

中心

概况

第一次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
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例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在意大利学习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促进了以新天文学和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第二次英国牛顿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还有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创
立电磁场理论,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拥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是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内因。
第三次法国意大利、英国处于科学中心的时期侧重于科学知识的积累。到18世纪下半
叶的法国,科学知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播, 于是启蒙运动使科学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教育得以普及开来。
第四次德国哲学第一次把演化发展的观念引入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
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注意吸取英、法科技新成就,注重科技与工业应用相结合,发明发电机、内燃机、合成染料等。
第五次美国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及缺乏传统的维系力量,文化突出强调个人的重要性,
这反而确保了美国的创新能力超越其他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使它得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并大受裨益。

——摘编自张雁、严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


(1)根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概括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分析。(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根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简表,概括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分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6月10日)齐世荣总主编,黄安年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2分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特点。
2023-07-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十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又被称为“公共救助”或“公共福利补助”。社会保障法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在社会救助项目上人们获得的援助更少。6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猛雄厚以及民众兴起了民权运动,政府迫于舆论和人民呼吁的压力,对各项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福利项目的支出日益庞大。克林顿总统时代,联邦政府通过了《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注重自立精神和个人的就业责任。2002年,布什政府出台了《为自立而工作的法案》,倡导减少公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

       ——摘编自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尽管国库十分紧张,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仍然投入大量粮食和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1954年以后城乡出现互助组、合作社,逐步发展互助合作的生产形式。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在整个80年代,扶贫工作大方向由“输血式”救助转变为“造血式”救助。进入21世纪后,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得到发展,其他专项社会救助项目也逐步得到重视。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胡务《社会救助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救助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3-03-0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儿童受忽视问题激增,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儿童福利的行政干预,逐步构建起国家主导的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立法建制的关键在于保护儿童权利、保护儿童享有应有福祉。但儿童作为社会福利工作对象,是被动消极的权利主体,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所侧重的亦是儿童生存发展的保障性和管理性社会环境条件支持,儿童福利法律政策中具体强调国家对儿童基本权利的认定与儿童保护。如英国于1902年颁布的《道德与健康法案》首创社会立法保护儿童的形式;美国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对失依儿童服务、妇幼保健服务、残疾儿童服务、一般儿童福利服务进行具体规定。

——摘编自鹏华民《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

材料二   1961年,美国颁布了《特别未成年人提助法案》,进一步扩大家庭援助计划的对象;1962年颁布《公共福利修正案》增加儿童福利拨款经费。日本不仅制定弹性的福利政策、家庭政策,还制定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儿童福利对象从特殊儿童扩展到一般儿童,且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颁行《儿童宪章》(1951年)、《儿童抚养津贴法》(1961年)、《母子福利法》(1964年)、《儿童津贴法》(1971年)等法律,强化国家行政力量,保障儿童各项权利。英国则关注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及就业权利,如《缺陷儿童教育法案》《就业与训练法案》等。

——摘编自胡福贞、游显云《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迁:阶段、动力机制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西方儿童福利国家制度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儿童福利国家制度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进一步高涨,马丁·路德·金领导南部各州黑人采取抵制、静坐、游行等多种非暴力抗议形式和手段,冲垮了许多种族隔离藩篱。在国际上,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把加速解决人权和民族自决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从60年代起,非洲一系列国家获得了独立,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另外,非洲的民族独立,大多数是采取和平斗争形式取得的,即通过宪法改革和议会选举等非暴力方式,建立起民族国家新政权。这又为金牧师推行非暴力斗争提供了充足证据,使其振振有词,信心百倍,强调只要遵循仁爱原则,就能达到以爱克敌制胜的目的。在国内,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越南战争,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政权中专政职能不断扩大,镇压手段相当残酷,黑人不具备使用暴力手段解决种族压迫的力量和条件。

——摘编自孙宝珊《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这些白人反对奴隶制的斗争,通常是建立在黑人争取自由的斗争基础上。黑人争取自由的斗争鼓舞了白人,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废奴主义者。1960年,由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发动的黑人权力运动,最终被残酷的镇压。但是,这一运动已把民主意识关注到整个美国社会中,促使被压迫的美国人一齐起来战斗,从此美国的社会运动开展起来,成为美国政治的新潮流。

——摘编自李世安《黑人运动与美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金领导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采取非暴力直接行动方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人运动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2023-04-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其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地区,由政府制定计划投资,加强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起,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贷款和补贴,推动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农村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制定法令,以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还实行一系列财政刺激和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人口,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以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社会福利的完善,法国人对乡村景观、自然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以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这为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准发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导向,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社会主义,使其成为支持工业现代化的基础。由此,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由农村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格局得以形成。

——摘编自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

材料三   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根据材料,概括中、法两国农村发展战略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21世纪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直至今天仍然方兴未艾,并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爆发”起来。在新技术的研发中,美国政府利用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受到削弱,一时难以与美国展开有力竞争的良机,凭借自己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仅投入巨额资金,还大力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实施重大的科技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如核物理和原子弹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科技在世界上跃居首位,确立科技优势。

——摘编自吴必康《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二近代以来,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力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其他诸要素的渗透和物化,已经不仅是简单地使它们发生了量的变化,而是产生了崭新的质的变革。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已经上升为主导因素,成了第一生产力。

——摘编自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确立科技优势的主要原因,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
2023-01-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