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丹麦是福利社会主义的典型,形成了“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它特别强调以国家为中心,拥有强大的干预性政府、强势的官僚机构以及就业人口数量庞大的公共部门。所有公民都有权通过获得实物型和现金型福利,享受基本的社会权利。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他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国内老龄化加重了丹麦社会福利负担。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丹麦政府从传统的“消极的福利政策”转变为“积极的福利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丹麦社会性福利开支逐步缩减,并减少由于福利制度漏洞而导致的资金浪费,使享用社会服务的各种条件更加严格。1997年“社会救助法案”规定没有工作就无权接受公共津贴,只能接受地方政府的安排,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达到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权责平衡。1998年,丹麦政府通过税收改革逐步降低低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免税限额和降低公司税。

——摘编自吴玲赵建云《丹麦福利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1)据材料一、概括丹麦福利社会主义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积极的福利政策”的表现。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批“战斗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出现在英国公众舞台上,她们用一种剧烈的手段把妇女选举权问题提上日程,如图是1914年要求妇女选举权的潘克赫斯特女士在示威时被捕的照片。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18年,大不列颠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取得重大突破,妇女得到了带有某些限制的投票权:1928年,这些限制就取消了,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被给予了选举权。在德国以及在欧洲大多数新国家里,妇女也投票了。在苏联,1917年革命以后,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得到了投票权。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妇女的地位发生较大变化。……取得选举权后,更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1920年至1930年,已婚妇女参加工作的人数由190万增至310万人。妇女就业机会扩大的结果,是男子优势的某种衰退。妇女晚婚,生孩子减少,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的束缚。但同时,妇女开始吸烟、饮酒、穿短裙、剪短发……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3-10-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

因素

解读

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
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
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于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反映出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原先就十分紧张的安全形势立即变得极其严峻。中国政府不能不做出反应,中美关系由此从对立发展为对抗。在援越抗美过程中,中方决策中最棘手的问题始终是:如何在一方面满足越南人不断提高的援助请求,在另一方面又避免同美军发生大规模直接冲突,特别要防止美国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境内。由于中美双方的克制和彼此都了解对方的克制、越南战争的升级终于得到控制。

——摘编自《“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出兵对抗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对抗形式的差异。
2023-07-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社会是“加速社会”,人们时刻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社会加速改变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摘编自哈特穆特罗萨(德)《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

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年

英国

蒸汽机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年

英国

钢铁制造

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年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1929-1939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年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年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上表反映了178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汉代董仲舒强调执政者应该在顺应“天道”的基础上治理国家,政令、律法应该与阴阳变化、四季变更、五行顺逆相合,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较为系统的城市植树、排污、垃圾处理等处罚刑律。唐朝颁布的《水部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性水利法典,除涉及农田水利、航运船闸、桥梁渡口等管理外,还有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环保思想与举措》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摘编自蝴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在会谈中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承担历史责任,我们继续对发达国家未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强多边主义,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政策空间,树立一个集体性的、反对单边主义的、国际社会合作团结的典范。我们决定为今年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作出贡献,落实该公约和《巴黎协定》。我们承诺:在可持续和低碳全球经济转型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我们计划通过有效执行相关法律,共同支持消除全球非法采伐和毁林的行为。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3415日电《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保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与当今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差异。
2023-07-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认为一个像欧洲福利国家那样成熟且近于迟滞的社会形态会在数年的经济国际化之后就消失掉或者演变成一种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式的变革出现的。除了社会和体制变革的长期性以及渐变性的本质,社会发展还总会不断遇到各种相互作用的原因,因而它或是发展进程变缓,或是发展方向改变,或是出现新的调整,或是发展进程停滞。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