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4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2024-01-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兴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从1947年至1994年共举行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据不完全统计,前7轮谈判中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第8轮谈判取得更为重大的进展,不仅就逐步取消进口许可证或配额、减让关税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多边协议,而且最终于1994415日在摩洛哥签署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19951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使命随即宣告结束。

——摘编自《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企业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低成本的业务沟通和商业数据交换,而且通过网络服务可以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全世界任何角落。

——摘编自《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子商务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23-08-27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进口出口
年份总额(美元)物资类型总额(美元)物资类型
19529.53亿生产资料占90%8.45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75%、工矿品18%、其他7%
195715.06亿生产资料占80%15.97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65%、工矿品28%、其他7%
对象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摘编自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材料二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国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影响。
2023-08-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并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政治上畅通无阻使公司代理人可集中精力于有利可图的贸易。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英国和荷兰的公司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对利润不懈的追逐中,为早期全球贸易网络做出了贡献。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阿克莱特具有同时代发明家少有的企业家精神……他出身贫寒,作过剃须匠,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有强烈的发财欲望,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采用一切手段聚集财富。他可能并不是第一流的发明家,但他具有把握技术发明商机的杰出才能,能够把技术发明及时运用到工厂,转变为财富。他一生都和专利权官司纠缠不清,热衷打官司,看重这里面隐藏的财富。他具有组织企业的坚韧毅力,能够在逆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扩张自己的企业……阿克莱特的种种素质,更像一个世纪以后的企业家,预示了工厂时代的来临。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兰开夏和德比郡的所有工厂都是按照他开创的模式建造的。

——摘编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垄断资本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大大加强,而且国家开始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并且国家还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以及形式不同的经济计划,实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整理自叶灼新、李毅《世界当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克莱特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后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并波及全球的大萧条彻底粉碎了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自我修复”的神话,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彻底破产,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时而生。二战后,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实施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支撑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增长。进入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滞胀”困局,凯恩斯经济学束手无策,渐失主流经济学尊严与地位。

——摘编自刘儒《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在国内战争时期,俄共(布)正是按照列宁的思想,采取了“最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一齐袭来的形势下,俄共全党上下,一致决定从19213月起,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随着19251926年快速工业化的起步,对工业的大量投入,城镇人口的膨胀,都需要农业供应粮食和轻工业原料为其提供支撑。从制订1925年的年度经济计划开始,到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方案,计划经济得到一步步发展和强化。从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期,经过两次大讨论,两次改革,连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引入部分商品市场机制也未能获得成功,更谈不到对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有所改革了。

——摘编自马闪龙《苏联计划经济走过的坎坷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原因,分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体制)的演变历程,并谈谈你对经济政策(体制)调整的认识。
2023-07-2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权运动获得成果最多的时代,在暴力冲突发生之前,民权运动的“非暴力”抵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它获得的成果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参与抵抗的黑人经常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暴力镇压。而黑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也令人堪忧,教育、就业、收入、住房与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愈发的突显;加之社会上白人新闻媒体的偏见报道与肯定性行动的逆向歧视,使得矛盾更加激烈。这就诞生了以马尔科姆·爱克斯与斯托克利·卡迈克尔为代表的暴力抗争思想。这些思想在黑人青年中引起了共鸣,使得他们深信唯有暴力才能解决黑人的平等问题。

——摘编自李炳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的暴力冲突原因研究》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是苏联政治笑话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窥见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弊端,更好地理解苏联解体以及苏共败亡的深层原因。举例如下:


1:“世界上最有趣的老人之家在哪里?”
“克里姆林宫。”
2:一位老将军和他的孙子正在散步。
“爷爷,我长大后能当上将军吗?”
“当然能。”
“那我能当上元帅吗?”
“那不能,元帅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孙子。”
3:外国人说:“你们喝不到白兰地,真遗憾!”
工人说:“不,我们已经通过政府官员喝到了,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代表呀!”

——摘编自李斯霞、冯小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笑话及其对特权阶层的批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暴力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政治的弊端。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