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飞机的广泛使用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D.航天事业的发展
2019-06-13更新 | 152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2019-06-03更新 | 745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便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5-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2019-05-22更新 | 1393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资本市场
B.增加社会财富
C.缓和社会矛盾
D.调动劳动积极性
6 .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保障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可理解为保障就业和收入
C.“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D.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019-05-09更新 | 2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卷
7 . 二战后有西方学者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会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享受,工人和老板可以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漫游同样的风景胜地,技术的进步控制了人们的身心,人们不再具有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向度,成为单向度的人。此观点重在强调
A.物质享受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
B.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
C.国家应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技术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的异化
8 . 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2019-04-09更新 | 1760次组卷 | 4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顷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过《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从1969年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财产而征收的一种直接税。它最早由18世纪末的英国提出、实行,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战争后被废除。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又逐渐完善了个人所得税体制。该税制不仅增加了国家税收,也减轻了中下层民众的负担。美国内战时期,北方联邦议会也制定了个人所得税法,但因与宪法不符未生效。20世纪初以来,美国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确立了个人所得税税制。

1911年,清政府起草了《所得税章程》,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但因为清政府的垮台而夭折。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资本主义国家税制,颁布相应条例,建立、推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但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其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于1959年废止。1980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94年,国务院整合了相应法规,发布了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条例。19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

——摘编自郭家宏《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政政策》、徐波《中外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个人所得税”这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论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