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如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这表明(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7%42.2%22.2%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

1990年71.4%54.4%59.2%
A.发达国家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B.发达国家所谓“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C.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源于科技新发展
2 . 【知识生产与知识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 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
3 . 20世纪50年代,苏联《消息报》社论称,苏联有将近50万妇女当选为地方苏维埃代表,有1700个妇女当选为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有277个妇女当选为全苏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美国,以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为起点,种族隔离制度在社会各方面被逐渐废止;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这反映出(       
A.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被瓦解
B.平权运动在美苏两国得到发展
C.冷战使两大阵营间的斗争加剧
D.苏联女性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2023-12-1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美国民意测验机构盖洛普曾针对“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据此可知(       

A.美国民众漠视越南战争B.冷战形势逐渐趋于缓和
C.民众反思战争日益加深D.越南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2023-12-05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6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三国都(     
A.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B.推动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C.放弃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性作用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6 . 如表是1991-2001年美国科技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     
时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
总计1608.911667.821636.172121.212435.172742.11
联邦政府

总额607.99605.81629.65645.48670.15733.41
%37.836.534.330.427.526.7
产业各界总额923.00965.491108.701362.271632.291848.92
%57.458.662.665.369.467.4
高等院校总额34.5737.0841.0948.3656.3067.78
%2.12.22.22.32.32.5
其他领域总额43.3549.4456.7465.1076.4492.00
%2.73.03.13.13.13.4
A.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B.联邦政府权力受到削弱
C.科研投入服务于冷战的需求D.国家干预政策趋于务实
7 .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举措。
8 .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9 . 1934年美国政府发布129号命令,规定:如果各个城市的公共事业管理局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区划之内,那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该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该规定引发了以纽约市政府为首的各地政府的强烈抗议,最终以联邦政府让步落幕。材料现象说明,当时美国(     
A.地方政府借大萧条拓展影响力B.新政推动政府行政权的扩张
C.联邦制原则发挥制衡权力作用D.国家干预政策背离政府初衷
2023-09-08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战以来,在资产阶级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集团,如垄断资本集团、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集团等由于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在资产阶级中产生了所谓的“政治精英”“技术官僚”阶层;由于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管理权的分离,在资产阶级中产生新的经理阶层等。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     
A.资产阶级结构多层次化B.阶级对立的缓和
C.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弱化D.政党政治的完善
2023-08-28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