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英、德、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极”格局终结。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向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加重控制西欧的筹码,同时扩大美国商品出口。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苏东地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协调机制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迅猛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政治与经济独立性和平等性增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但是由于“冷战”格局的确立与延续,世界市场长期被分割为“两个平行市场”。

——摘编自程伟主编《世界经济十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除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外,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也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但西方多数国家追随美国实行“禁运政策”。1952年4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与会国工商界人士广泛接触,探讨发展贸易,同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工商团体和企业签订了贸易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与会人士商谈了建立贸易关系问题。随后,中英互动取得积极成果,引起西欧震动。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的工商界代表到日内瓦同中国贸易代表商谈发展贸易问题。会后,法国、瑞士、挪威等国工商界代表访华。中国同西欧许多国家的企业或团体签订了民间贸易协议和合同。中国外贸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下表所示是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增长率

出n总额

出口增长率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差额

1950

41.3

20.0

21.3

-1.3

1951

59.5

44.1%

24.2

21%

35.3

65.7%

-11.1

1952

64.6^

8.6%

27.1

12%

37.5

6.2%

-10.4

1953

80.9

25.2%

34.8

28.4%

46.1

22.9%

-11.3

1954

84.7

4:.7%

40.0

14.9%

44.7

-3%

-4.7

1955

109.8

29.6%

48.7

21.8%

61.1

36.7%

-12.4

注:表中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数据源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一1955年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面向社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主要国家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院,颁布了资助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莫里尔赠地法令》。但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权力膨胀会不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应限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使国家科技职能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但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科技体系,政府科技经费也相应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等

材料二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科技投资表     单位:十亿美元

时间(年)联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19400.0799.70.07
19410.20124.50.16
19420.28157.90.18
19430.60191.60.31
19441.38210.10.66
19451.59211.90.75

——摘自经合组织《国家科学政策评论——美国》

材料三          1991—2001年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时间(年)
比重(%)
国家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中国0.740.720.600.680.831.09
巴西0.640.480.69……0.871.05
印度0.85*0.860.77**0.67***0.86……
墨西哥……0.220.310.340.430.39
土耳其0.530.440.380.490.630.64*
美国2.722.522.512.582.652.74
日本2.942.832.902.842.963.07
英国2.022.051.951.811.871.86
法国2.372.402.312.222.182.23
德国2.522.332.252.292.442.51
加拿大1.601.701.721.681.822.02
意大利1.231.131.001.051.041.11
韩国1.922.222.502.692.472.92
新加坡1.091.151.491.902.10
:土耳其*2000年数据;印度*1990年数据,**1996年数据,***1998年数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美国国家科技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科技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中学学生收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数据(见表)。该数据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7%42.2%22.2%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
1990年71.4%54.4%59.2%
A.产业结构的失衡B.福利国家的建立
C.工业农业的衰退D.社会结构的变化
4 . 下表所示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     
国家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14.7%3.3%
英国21.8%2.8%
法国28.5%2.1%
德国24.3%1.4%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A.高福利增加国家负担B.经济发展日益衰退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实现效率与公平并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男/女。单位:美元),据表数据,可推知美国(     
职业1983年1987年1990年
行政管理者530/339647/416740/484
服务工人506/367625/458719/534
手工艺/维修387/256431/302486/316
农、林、渔业200/169219/191261/216
A.国家干预政策的弊端B.社会公平有待提升
C.福利国家模式的不足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05-27更新 | 16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卷(三)历史试题【河北卷】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前数据分析存在三分之一的失败概率。美国航天局层层上报数据,但为了向250万美加中小学生讲授人类历史的首次太空课,总统接到报告时失败风险已变成了万分之一。最终“挑战者号”升空后发生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挑战者号”的悲剧源于(     
A.政府片面追求政绩B.民众对于航天事业的期待
C.美国受到苏联施压D.经济困境使国家无力试错
2023-03-3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五)历史试题【河北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近现代历史上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呈现出周期性转移,这一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他主张用科技成果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当某个国家在某时期内产生的重要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是当时世界科技活动的中心。按照这一统计,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依次是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

一般认为,汤浅现象的产生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的激荡、社会的变革、新学科的产生、科学人才的流动等。

——改编自刘钒《“汤浅现象”内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预测下一个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围绕“科技创新与国际格局”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1973一198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统计。对其解释合理的是(     
A.通货紧缩现象通过国际市场传播B.自由放任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C.体现福利国家政策带来诸多弊端D.西方经济政策调整存在局限性
2024-03-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统计情况(男/女。单位:美元),据此可推知美国(     
职业1983年1987年1990年
行政管理者530/339647/416740/484
服务工人506/367625/458719/534
手工艺/维修387/256431/302486/316
农、林、渔业200/169219/191261/216
A.社区承担更多政府职能B.社会公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D.“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