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人提出走“新中间道路”,即在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在凯恩斯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这表明英美(     
A.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B.已经摆脱冷战的影响
C.仍然处于经济“滞胀”D.加速建设区域集团化
2 . 现代中日汽车工业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以全面移植苏联体系的方案,创立了一汽。此后,在被封锁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出于备战的目的创立了重庆重型汽车厂、二汽等企业。在二汽等企业的创办过程中,一汽起到了“包建”的作用,所以二汽的发展模式又可以称为“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而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本土渐进演化模式”并非直接由苏联大规模转移现代技术而来,而是以民国时代汽车修配业的基础嫁接现代技术而成。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该模式体现为渐进演化,而非整体转移。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都发展成为了汽车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跃进和“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大江南北,形成地理分布上的散布型格局。而这种“遍地开花”也直接造成此后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结构性弊病,负面影响至今犹在。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大有泛滥之势。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 “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50 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形成的原因,谈谈其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间阶层”是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中间阶层不但包括传统界定的“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还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有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中间阶层已占社会总人口的60%~70%。他们往往具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都非常敏感,是国家选民的主体,他们的政治要求往往可以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起到延缓或促进作用。

——摘编自穆宏佳《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不仅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基于此,中间阶层的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事实,西方学者也据此认为西方国家将由中间阶层占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将随之消失。

——摘编自李其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中间阶层”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西方学者”的观点。
4 . 美国经济学家特立芬认为,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它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由此可见(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必然动摇B.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持续
C.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贬值D.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7%42.2%22.2%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
1990年71.4%54.4%59.2%
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
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
2020-12-19更新 | 739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