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革国有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启示。
2024-06-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973年,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出现了大量公私合营企业。至1979年,英国航空和钢铁工业的75%、汽车工业的50%、石油工业的25%都是国有的,国有企业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社会资本的集聚程度增强B.“福利国家”规模急剧扩大
C.社会财富分配日益平均化D.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3 .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财政负担加重不利经济发展B.西方国家已经普遍建立福利国家
C.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社会福利思想D.罗斯福新政着眼于人民根本利益
2024-06-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洲共同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尤里卡计划”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其目标是开发生物医药、通讯、能源、环境、信息、激光、新材料机器人和产品自动化以及交通等9个领域的竞争性技术,其中近75%的项目由企业承担。各国政府会对每个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自筹资金,总体而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比重约为12.5。此外,“尤里卡”计划对研究项目制定了严格标准,即每个项目至少有两个成员国的两个独立的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性质,项目须具备民用性质等。

——摘编自张换兆等《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及对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863月参加国防科技会议的四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通过特殊渠道向邓小平上书,建议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跟踪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前沿。邓小平做出了“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198611月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纲要》决定在2000年之前投入100亿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激光、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15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从1991年到1996年,国家科委又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计划。

——摘编自金红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合作:“863计划”制定过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并分析提出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863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1年,美国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发明了被誉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缝纫机。同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 SewingCo.简称“胜家公司”)成立。

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发展历程

1867胜家公司在英国设立分厂,并陆续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诸多分、子公司,是美国第一家在全球同时生产和大量销售同一种产品的跨国公司
19世纪晚期胜家公司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销量达135万台,基本形成一个专门从事分销及业务推广的网络
20世纪60年代胜家形成了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专卖店和经销点的强大销售网络,并成功转向多元化经营。这其中包括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以后的航天飞机计划
1994胜家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中国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上海胜家缝纫机有限公司
2005胜家最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个人电脑控制操作的FUTURACE-200缝纫机,兼具多功能缝纫和电脑绣花,成为时装设计最理想的工具之一

——摘编自任永菊《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等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6 . “英帝国”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概念,先后经历“重商主义帝国”“自由主义帝国”“有形帝国”“无形帝国”等概念。“英帝国”概念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步B.反映出外交政策的变化
C.体现出经济政策的调整D.说明其国际地位的下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样的工人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因为机器实际上就是由简单的工具结合而成的……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14年史蒂芬逊建造了第一个火车头……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路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欧洲的铁路主要分布在英、法、德3国,美洲大陆的铁路差不多有90%在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只有铁路才是使它进入世界市场的工具。因此,环绕世界的铁路网的初步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岀现对人类劳作方式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新变化及这一新变化的实质。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年

第4位

第2位

1900年

第4位

第1位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倍

8.1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6年英国的《社会保险法》直接将政府支付的退休金减少了一半,并引入个人退休金计划,由个人支付;在医疗方面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实行私人医疗保险。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劳动者积极性B.缩小贫富间差距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D.减缓老龄化进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受马克思主义和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以及住房管理的权责关系不明等原因,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调整政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但始终根据社会地位和工资差异,执行差别房租制;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分散化住房管理方式大幅度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摘编自张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调整及其意义。

材料二: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洲国家的不少慈善机构和合作社等组织就开始试图改善工业新兴城市中工人和其他受雇者的住房条件。但实际上,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大规模住宅建设将是在二战后快速兴起的。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通过这种方式,政府控制了所有住宅的质量,从而使住宅既达到了特定的最低标准,又没有超过空间和舒适度方面的限度。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快了住宅建设的步伐,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瑞典】J.林德瓦尔、武立《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4-05-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考(天津卷)考前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