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77—1982年苏联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例统计数据(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年份机器设备燃料电力化学制品、肥料、橡胶木材、纸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半成品食品及原料
1977年38.13.64.41.82.620.8
1979年38.03.84.71.51.921.9
1981年30.23.65.21.81.727.7
1982年34.44.64.41.51.623.7
A.国家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仍未突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局面有所改善D.市场化的改革导向已初现端倪
2024-01-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30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0年初,苏联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坚持了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苏联成为工业强国D.苏共“二十大”召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改革彻底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2020-10-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华盛顿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禁止对苏联出口,由于定价过高——这实际上在1984年向所有的美国出口商品征收了32%的附加税,由于财政上爱束缚的第三世界各国政府减少了各种进o物,国外市场突然缩小。1981年至1983年间,美国农业出口物的物价水平下降了21%,出口量下降了20%。美国农民发现自己一下子处于经济拮据状态之中。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多层的党和国家官僚机构长期严格管制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效率和适应性,因此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从1950年至1970年间的5%至6%下降到1971年至1975年间的3 7%,进而又下降到1976年至1980年间的2.7%,以至于经济发展进入长期停滞时期。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彤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

——李风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农业和苏联经济下降的原因。两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结果如何?
(2)对比材料一、二,依据材料三,指出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7 .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
8 .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019-05-18更新 | 177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2019-01-30更新 | 2985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前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