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某权威研究机构绘制的图表。对此合理的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     
A.苏联经济趋于停滞B.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
C.国际油价起伏动荡D.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3083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再探》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
2022-09-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7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5年3月,苏共《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的决议规定,给集体农庄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集体农庄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确定。这项规定(     
A.实现了农产品足量供应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质量
C.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D.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2022-02-21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苏共在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住房问题,在其倡导下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采取统一工业化建造的“赫鲁晓夫楼(低成本、压缩空间)”。一位美国官员称“苏联想发明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廉价住宅模式,他们所做的一切让人吃惊”。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工业化规模居于世界首位B.用计划方式解决了住宅短缺
C.工业化忽视了人民生活水平D.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9 .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规定:扩大企业自主权,给企业在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以更多自主权;发放奖金,努力使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工作者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这些措施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D.正确认识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
2021-07-23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一位学者在谈到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时说:“他(赫鲁晓夫)想要同斯大林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
A.完全延续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并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体制
C.主观主义是其改革失败的根源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