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迁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   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
2023-09-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天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2 . 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8-12更新 | 19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等3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2年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某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 1917 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A.历史研究要多元化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D.缓和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2023-07-13更新 | 173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执掌苏联党政大权,提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方针,重申列宁“与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但在赫鲁晓夫等人反对下,新方针很快失败,马林科夫被迫辞职。据此推知(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可动摇B.赫鲁晓夫等试图固守斯大林模式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尚未全面暴露D.新方针方向正确,启发后续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互会成员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时间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1963年19%12%
20世纪80年代27%—33%14%—17%
A.东西方国家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B.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完成重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D.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清除
6 .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东德)的经济保持平稳发展。1981年,每百个家庭拥有汽车40.2辆,电冰箱14.2台,电视机1088台。1981--1985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4.4%.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600元这史实可用于研究(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D.欧共体发展历程
7 . 在工业改革上,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在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苏联经济高速发展
8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实行计划体制内的有限利用市场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使经济全面提升
C.促使苏联工业结构发展渐趋平衡D.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9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
A.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
B.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
C.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
D.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10 .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谈到斯大林错误的根源时,仅仅将其归结为斯大林个人的性格和道德缺陷,而没有深刻地分析个人崇拜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更没有从制度层面阐述斯大林问题的要害。这导致
A.苏联经济政策没有任何改变B.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
C.苏联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D.苏联最终崩溃走向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