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1-25更新 | 402次组卷 | 9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复习(一)历史试题

2 . “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群体的统称。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这一术语使用频率明显减少。学术界为此引发一场第三世界是否存在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基本结束,国际社会以发展中国家的术语代替了第三世界。其原因是(     

A.这一国家群体已经不再存在B.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首要问题
C.国家间意识形态分歧已弱化D.不同性质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2024-01-04更新 | 201次组卷 | 6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复习(一)历史试题
3 .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观念落后B.地理环境恶劣
C.人口增长过快D.经济的依赖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世纪70年代,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的宣言中宣布了国家主义理论,并在更改国名为扎伊尔的同时,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这反映了(       
A.刚果政府权力扩大B.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冷战意识影响非洲D.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2023-11-28更新 | 19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拉美国家的民族领袖提出摆脱“门罗主义”、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议。桑地诺提出“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开凿运河”和“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墨西哥领导者提出“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委内瑞拉领导者提出“石油出口地区多样化”等口号。这些倡议的提出说明(     
A.拉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B.唯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
C.政治集团化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争取经济独立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目标
7 . 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15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主要是(     
   
A.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B.启蒙思想的大力传播
C.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D.殖民地人民广泛觉醒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非洲民族觉醒与独立运动】

材料一   大战把外族人的统治的非正义性突出出来。非洲人在战争中亲身体验到白种人优越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在战场上,“枪弹打在白人身上和打在黑人身上,效果是同样的。…经过四年追杀白人敌军的经历之后,非洲人再也不把白人当作神看待了。”由于战争的需要,帝国主义殖民者对非洲人互相往来及同其它大洲人民往来的限制松弛了,使非洲人民大开眼界,懂得了共同战斗互相支援的意义,从而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非洲人士兵和民工战后复员到城乡各地,成为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和实际斗争的骨干和带头人。大战末期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主义团体和组织纷纷出现,并在“争取民族独立”及实行各种社会改革的口号下活动,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全民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起来。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材料二   回顾历史,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非洲国家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来看,非洲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处于单一经济结构,而且出口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农、矿初级原料产品,基本找不到工业制成品或者加工产品。长期以来,非洲是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地域之一,2017年约占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对外援助总额的28.6%,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而这却助长了非洲的依赖综合症,削弱了非洲国家的治理或行政能力,从而加剧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困难。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简要谈谈应如何应对。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1930年
墨西哥7591618
美国1257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
2023-07-17更新 | 2865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湖北专用)
10 . 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尼赫鲁认为:“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一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正统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②丘吉尔表示,他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③二战时期,在英国驱使下,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导致该地区中部土壤退化。
④在夕阳残照下,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长达74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区。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2023-07-10更新 | 2498次组卷 | 1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