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2 . 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美国与日本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机床、半导体及计算机等领域出现经济摩擦,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实行出口自主限制,有人甚至提出日本“威胁论”。这表明(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C.日本崛起危及美国利益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

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

——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错觉”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5 . 如图是新西兰的大卫洛创作的漫画,漫画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描绘为一名女教师,手持一把黑色大伞,努力抵挡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阵阵香气。当其卫星国学校的学生们无法抵挡住热狗的香气诱惑,一个个禁不住跟着香气向右转向热狗摊时,莫洛托夫则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下列对该漫画主题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下紧张动荡的国际关系B.东欧地区成为美苏对峙的最前沿
C.美国经济对世界具有强大吸引力D.苏联意欲控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021-05-16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也称为《480公法》。1959年该法改称《粮食用于和平计划》,1966年又改称《粮食用于自由计划》。丹·摩根曾在《粮食巨人》一书中写道:“当马克思主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于1970年当选(智利)总统的时候,美国发运给智利的补助小麦停止了。在他下台后,发运很快又恢复了。”这表明美国战后的粮食政策(     
A.解决了国内的粮食过剩问题B.配合了冷战战略重心的转移
C.改变了世界粮食的贸易格局D.成为了政府外交的战略武器
7 . 1955年,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在美国政府安排下开始了亚洲巡演之旅。葛兰姆舞团每到一处,美国驻当地机构就开始渲染造势。在巡演期间,美国政府安排葛兰姆舞团会见当地精英人物,成为魅力十足的“文化大使"。美国葛兰姆舞团的“亚洲巡演之旅”
A.表明了美苏冷战有所缓和B.拓宽了冷战斗争的渠道
C.一定程度上助推冷战爆发D.促使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8 . 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推翻了亲美的索摩查家族的独裁统治,建立了以桑地诺为核心的民族复兴政府。同年,萨尔瓦多发生政变,成立了以杜阿尔特为总统的亲美政权,但不久萨尔瓦多就陷入了内战苏联加强了同尼加拉瓜的关系,还通过尼加拉瓜向萨尔瓦多与中美洲其他国家提供武器。这表明
A.美苏间关系缓和与紧张并存B.苏联与美国积极争夺第三世界
C.苏联对外政策转向全面收缩D.美国打击第三世界的亲苏政权
9 . 1946~1949年,世界银行对于法国、卢森堡、丹麦等国的贷款,其批准率超50%;对于智利、墨西哥、巴西等国的贷款,其批准率约有20%;至于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的贷款,则被其全部拒绝。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银行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B.意识形态差异影响国际经济活动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开始显现D.经济领域已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
10 . 1963年10月13日,披头士乐队首次在电视节目中亮相,东德社会迅速兴起了强烈的“反披头士狂热”。东德政府将该乐队贴上“反动宣传”或“北约政策”武器的标签。这表明(     
A.苏联对东德控制力有所减弱B.冷战政策下的文化对抗强烈
C.东德的民族主义意识遭压制D.东德深受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