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氢弹试验成功、核武器小型化、导弹等装载工具的发展及其在这些技术领域的领先,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指导下,于1954年开始向海外军事基地存储核武器并逐步部署给驻地美军和盟国军队。但是1957年之前,美国对外输送核武器装备和元件进行“核存储”基本处于零散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的时机日臻成熟。

—摘编自陈波《“大规模报复”战略与美国海外核部署》

材料二

时间

概况

1955 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6 年

编制首部原子能计划12 年大纲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 年

首座核电站自主设计工作室正式启动

1970 年

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摘编自梁燕《核筑强国梦—中国核产业发展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海外部署核武器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核事业发展的特点
2024-05-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2 . 1952年,有官方背景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在纽约成立,该项目以服务国家利益为根本宗旨,希望凭借图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走进阿拉伯世界。所选图书需“宣扬美国的知识文化信息;培养世界民众对美国历史、政府、文化、经济、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兴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文化传播渗透冷战思维B.力图扩大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力
C.与苏联竞争的重心转向D.全力实施“北约”组织东扩战略
2023-09-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

发起国

贸易战形式

发生背景

时间

结果

鸡肉贸易战

欧共体

欧共体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步入“大通胀时代”1963-1965双方和解

日美贸易战

美国

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作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美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

面食产品贸易战

美国

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摘编自赵涛《世界贸易战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19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而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冷战”的影响。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欧洲国家……事先应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6月)

材料三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政治讽刺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3)史料大体分为文献、实物、口述、图像、音像、数字六类,分别指出材料二合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如果用材料三研究马歇尔计划,请说明它的史料价值。
2021-02-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6 . "冷战"深刻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 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迁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三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为了争夺霸权而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美苏关系呈现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冷战"的影响。
2021-01-14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1958~1969年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统,他的系列外交活动所体现的思想被称之为“戴高乐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戴高乐执政时期的重大外交事件

外交对象外交活动
北约1958年法国要求分享北约决策权,遭美英拒绝,19593月法国宣布其地中海舰队退出北约,并重建自身空防体系。1966年退出北约。
美国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3年美国提出“多边核力量计划”,要求法国放弃独立拥有核武器,遭到拒绝。
西德19631月,《法德合作条约》签订,两国就外交、防务、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达成协议。
中国19641月承认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主要国家,也是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国直接对话的国家。
苏联1966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双方认为欧洲问题应首先在欧洲范围内加以考虑,签署贸易、文化、空间探索等协定,并建立联系“热线”。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戴高乐主义”的内涵,并从背景及影响方面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8 .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为必要条件》


完成下列要求
(1)在苏联人民庆祝对德作战胜利之时,乔治·凯南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此言论出台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美苏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着矛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产生怎样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上述材料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
2020-10-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9 . 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新的见解和政策思想。在此政策的推动下,联邦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苏联改革成效显著,成为德国巨大的威胁
B.欧共体成立后,欧洲向政治经济联盟过渡
C.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之端倪
D.两德即将统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2020-01-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年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2020-07-11更新 | 4323次组卷 | 5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