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 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虽然这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

                                ——摘编自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布津热斯基《大棋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比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长期冷战对峙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的力量”和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作简要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05-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3 . 出于不同需要,人们对“冷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冷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孰是孰非

时间派别观点
20世纪四五十年化“正统派”“冷战”是美国政府对苏联威胁的一种防御性回应
20世纪60年代“修正派”美国对苏联控制的东欧进行经济渗透,试图迫使苏联接受西方提出的战后解决方案。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防御措施
20世纪70年代“后修正派”“冷战”是美苏两国利己主义政策和一系列错误与误解的结果

片段二:剑拔弩张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苏联。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片段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材料二:正是在东西方“冷战”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也孕育了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的态度,同时,它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回看“冷战”——徐蓝在凤凰卫视的讲座


(1)片段一中各派别对“冷战”形成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哪种?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片段三中丘吉尔的“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3)片段三中材料一、二对“冷战”影响的评价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事件?
4 . “美国的经济需要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身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为此,美国(  )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D.制造古巴导弹危机
2020-03-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 “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 “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 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增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应对“联合的欧洲”的基本策略,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待欧洲—体化的态度,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6 . 美欧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演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举足轻重,是观测国际风云变幻的风向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峙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因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关系》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统战争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

——邢骅《跌宕起伏的美欧关系》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欧关系的表现,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
(2)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在伊拉克问题上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7 . 统一强大的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英国的态度却复杂多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3》

材料二   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同时正视眼前的多重危机并尽快做出调整。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根本因素。
2019-11-0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选修)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2009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

材料三   柏林墙倒建于1961年,它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目前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温总理一席话的?台湾居民可以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最早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被当局允许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倒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成一个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019-08-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9 . 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