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并开始进行快速的工业化建设。由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大力加强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与以生产工业原料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不发达国家的联系。在今天看来实属正常的这一经济活动,却在当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敌视,认为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冷战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将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一对外经济联系贬称为刺激性的中苏经济攻势经济渗透等,并为此从1958年左右开始全面调整其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

——姚昱《冷战偏见下的中苏经济攻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从1958年开始全面调整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美国此次调整经济政策?
2021-07-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后,苏联方面的言论:

时间相关言论
6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可以去试一试,就是某种类似于租借法的东西
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这一计划就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7月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谴责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
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国签订双边经贸协定
9月苏联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代表团发表声明:这个计划(马歇尔计划)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企图以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欧国家集团来对付东欧国家

——整理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材料二   1949年1月25日,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经济经验,给予技术援助,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1971年,经互会提出将加强和完善经济和科技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一体化;1974年,经互会还派观察员常驻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经互会还与欧洲共同体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使资源比较贫乏的东欧国家能受益于苏联的能源和原料出口;而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稳定的贸易合作,也让经互会一体化取得了不少成果;当然,这也形成了东欧国家对苏联经济依赖的局面。

——摘编自上官酒瑞《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互会的性质,并简要评价该组织的历史作用。
2021-07-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冷战格局形成之际,美国企图在民用航线造限制甚至封锁苏联和东欧国家民用航空活动的所谓“空中铁幕”,由于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反对,该政策最终破产。这表明(     
A.冷战未能切断两大阵营经贸往来B.资本主义国家阵营走向瓦解
C.冷战政策遭到西欧国家强力抵制D.美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
2023-07-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在这段时间里,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抗。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情境并不少见,如在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大有要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阵势,让世人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但最后的结果是美苏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理性的态度,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避战争爆发的方法和机制。“美苏在处理双边关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为规范,如军控、危机处理、首脑外交、经贸以及国际行为等各个领域的游戏规则。”

——摘自李宝宝《浅析战争调控机制在美苏冷战中的运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全方位对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处理危机的方式及启示。
2021-07-18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没有“别的办法”。纵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轨迹,每一次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孕育和滋养,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摘编自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

材料二   表为二战前后有关原子能的运用大事记(节选)   

时间事件
1941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国罗斯福总统正式批准开发原子武器的计划
1942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开发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
1945716日,原子弹试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试爆成功,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随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1949苏联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南瓜”
1952美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英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
1953苏联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54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开创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篇章
1960法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4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后各大国开展核能研究与利用的背景与影响。
2023-07-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1957年《罗马条约》中,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创建者在政府间和超国家间原则中做了精巧平衡,20世纪60年代部长理事会努力在合理区限内达成全体一致协议,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共同体元首会议制度化。这反映出欧洲(     
A.一体化进程的倒退B.一体化进程中政府的影响力增大
C.联邦主义影响消退D.超国家权力机构的确立成为共识
2023-07-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