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B.逆全球化成了主流趋势
C.强权政治在主导着国际关系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2 .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2017-11-09更新 | 464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12月)历史试题
3 . 马歇尔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解决方法在于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并且重建欧洲人民对于他们自己国家的经济前景的信心,并相信欧洲是个整体。”“这个项目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国家联合B.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
C.稳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D.重在利用西欧削弱苏联实力
4 . 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2020-07-24更新 | 22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2014年重庆八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美英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柏林危机爆发。美国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危机得以和平解决。这表明
A.冷战期间存在自我控制机制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两极格局下美苏在相互妥协D.美苏的对抗导致德国的分裂
6 . 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冷战时期的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据此可知(     )
A.新的不稳定因素威胁世界和平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大国对抗的风险已不存在
7 . 1947年7月,乔治·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称:苏联对美国和世界构成重大危险和威胁;如何对付苏联是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只有美国有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遏制苏联的目标。乔治·凯南的话
A.系统地提出了美国遏制苏联的手段B.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D.宣告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021-07-0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                                   划定三八线                           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B.两极格局瓦解
C.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9 .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2019-06-28更新 | 232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2019-2020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十分珍视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人发生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反苏狂潮;相应地,在苏联东欧方面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清洗“内部敌人”的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美苏
A.都注重国内秩序的稳定B.双方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C.对抗遭到两国人民抵制D.积极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