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好的,好的。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不行,绝对不行!以上两段对话说明二战以来,美欧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
A.西欧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排外性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C.欧共体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D.西欧经济从破坏严重到恢复发展
2 .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3 .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B.资本主义阵营崩溃瓦解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4 .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5 .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2016-11-18更新 | 100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3-2014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
B.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
7 . 下表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态势。凭借这一态势,日本企图

A.加入北约组织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建立单极世界
D.制造国际贸易壁垒
8 .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2016-11-27更新 | 24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杜鲁门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在他们身上的奴役。我认为我们的帮助首先应该是经济和财政援助,这是达到经济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所必须的。”材料中杜鲁门的本质意图是
A.促使西欧经济复兴
B.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C.抵抗苏联对外扩张
D.稳定欧洲政治秩序
10 . 50年代联邦德国外交上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二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但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后,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这种外交政策的改变
A.实现了西欧国家团结与合作
B.体现了联邦德国实力的增强
C.反映了美苏冷战形势的缓和
D.表明了其外交重心立足东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