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1956年,美国开始把“文化交流”作为对苏联渗透的主要手段。1959年,美国参加苏联举办的国家展会,宣传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美国民众生活方式,也利用爵十乐、电影,舞蹈,歌曲等大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有人认为,美国在50年代宣传的消费主义“美国梦”是导致苏东剧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的做法
A.放弃了对苏进行意识形态对抗B.消除美苏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差异
C.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D.一定程度上体现美苏冷战形式特征
2022-01-02更新 | 291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开学定时练习历史学科试题
2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开始复苏。同时,日本利用美国提供的低息贷款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下表为日本国内大米、小麦收购价及其比价变化(单位:60公斤,日元)。

大米政府购入价(A)

小麦政府购入价(B)

米麦比价(B)/(A)

1948

1458.00

1029.00

70.6

1950

2418.00

1606.00

66.4

1952

3000.00

1930.00

64.3

1954

3704.00

2068.00

55.8

1956

3788.00

2034.00

53.7

对于日本米麦比价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粮食短缺导致米、麦价格猛涨B.政府提高粮价促进农业复苏
C.控制小麦价格利于美国小麦倾销D.米麦比价变化受民众需求影响
4 . 下面三幅没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二战后德国历史的演变进程。该图组(       
A.反映了战后德国对参与欧洲合作的态度B.体现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
C.再现了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完整进程D.契合了二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演变趋势
2022-04-25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开展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1994年1月,第13次北约首脑会议批准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可在自愿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这两次会议决定(     
A.意在压缩苏联的国际空间B.推动了欧洲联盟的成立
C.维护了中东欧地区的稳定D.为北约东扩奠定了基础
2023-01-10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康德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这使一些酋长和知识分子认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就能够使他们争取到民族的自决权,二战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曾指出“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的恩克鲁玛在独立运动之初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我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

——摘编自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

材料二   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成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政府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
19521960
1957年加纳举行独立庆典时,副总统尼克松亲自参加,说“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地区,他把其政策称为“民主生活方式”的扩展。在经济上,向加纳提供援助,促进美国资本流入加纳
肯尼迪政府
19601963
由于苏联同加纳积极发展关系,美国加大了金元外交的力度。在政治上,肯尼迪政府也提高了对加纳领导人恩克鲁玛的重视程度,如亲临机场迎接等。针对苏联同加纳签订的文化协定,美国通过医疗“援助”等方式加强了对加纳的吸引力和控制力
约翰逊政府
19631969
美加关系恶化。看到加纳并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中央情报局于1966224日策划并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恩克鲁玛政府。经过这场斗争,美国在同苏联争夺加纳的较量中,再次占据了上风

——摘编自王江《冷战时期美国对加纳的政策(1957196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克鲁玛“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7—1966年美国的对加政策”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成文)
8 . 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     
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基本瓦解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
9 . 1937年,美国政府宣布,各州要允许工人以纠察线之类的联合方式来争取他们的合法诉求。1948年,联邦政府又要求各州严格控制工人组成的各种纠察线。这一变化说明
A.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制衡B.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内政
C.联邦政府政策具有随意性D.美国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2022-03-2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卷(重庆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美国国务卿赫尔在1944年初警示驻苏大使说:“我正日益关切苏联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接连采取的行动……无论莫斯科在东欧的安全利益具有怎样的合法性——但保证那些利益的单边行动,会对整个国际协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这反映了(     
A.冷战局势不断升级B.美苏同盟面临挑战
C.美国主导战后秩序D.意识形态分歧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