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2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了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就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这一认识推动了
A.西欧联合进程加快B.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德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2021-08-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称,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抵抗“极权统治”该咨文的提出标志着
A.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马歇尔计划开始施行D.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021-08-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1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这表明
A.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多极化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阵营宣告瓦解
D.法国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
2021-08-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4 .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基础是
A.美苏实力均势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D.苏联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021-08-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述情况表明日本
A.开始谋求独立的对外政策B.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步伐
C.急迫地开拓海外市场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21-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7 . 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012年岳麓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1)比较两种版本教材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表述?
(2)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2021-08-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绽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美国驻苏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在此强调的是
A.日本法西斯尚未投降,反法西斯使命未完成
B.西欧已开始走向联合,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C.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美苏之争已不可避免
D.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领导权
9 . 国家的兴衰和力量消长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其中包含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吸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油画)

图2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 正清: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哪些具体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近代的哪历史事件最后结束了秦朝所建立的政体?
(2)材料二中的图1场景与近代次中日战争直接有关,这次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图2反映的场景是在哪年?它首次实践了什么伟大构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正清所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材料四中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何在?图2中镰刀斧头图案的破碎象征什么?它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8-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许善达在2009年提出了“和谐世界计划”,提议中国用5千亿美元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相似的计划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你认为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苏联“一五计划”D.中国“二五计划”
2021-08-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