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对外粮食援助项目以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到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越南共和国、韩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B.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
C.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D.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2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鸠山内阁制定的“政策大纲”明确写道:要建立“与国力相适应的、少量的、精锐的自卫军”,以使美军的撤退成为可能,将“日美安全条约修改为双方承担义务的条约”。这表明日本
A.积极配合美国实施“冷战”B.不再受美国的种种控制
C.独立自主的倾向明显加强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1-04-28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3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4 .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美国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国内货物,具体情况见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原料和半成品粮食、饲料、化肥机器和汽车燃料烟草等其他物资
28.1627.2815.8412.324.4

A.为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物质基础B.为美国过剩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
C.使西欧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D.缓和了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后来苏联继续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美国提出与两国之间“中导条约”的谈判挂钩,苏联被迫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这表明
A.苏联未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B.粮食安全成为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C.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美国D.美苏结束了激烈对抗的局面
6 . 有的学者指出:冷战植根于两极体系,只有在该体系崩溃的时候冷战才能结束。换言之,苏联解体致使两极格局终结才使冷战结束;只要两极格局存续,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危机就会持续发生。该学者意在说明两极格局
A.是冷战存在的前提条件B.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C.以美苏实力均衡为基础D.取决于超级大国的对抗
2021-03-04更新 | 15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7 . 《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     
A.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B.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
C.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D.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
2021-02-09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三)
8 . 二战后,德、法两国针对共编历史教科书议题展开长期的交流,经历了近六十年的筹划,在两国政府和首脑的推动下,于2006-2011年出版了完整的三册历史教科书,并被两国中学采用。这一做法
A.促成了政治和解B.有利于形成共通历史观
C.消除了历史恩怨D.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9 . 据统计,1965~1982年,苏联用于核武器、航天等领域的科研经费增长了2.6倍,科研经费总额的 75%用于军事技术研究。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逐渐垄断了国际空间技术B.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
C.科技研发服务于争霸需要D.在冷战对峙中占据优势
10 . 1949年1月,美国组织美、英、法、日等国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83年美国成立“技术转让情报委员会”,其唯一职责就是对苏联获取技术行动进行跟踪,了解苏联的经济需求,两个“委员会”实质上是
A.冷战向经济科技领域的延伸B.对西欧进行经济控制的工具
C.维护其经济垄断地位的手段D.对社会主义实行禁运的组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