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眸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后来者。大约到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漫长而深刻的清算之后才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不论是理论运动还是实践运动,早已在法国、英国存在一段时间了。

--摘自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面世一两周后,恰逢1848年革命爆发,革命像森林大火一样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巴黎成立的共和国政府被视作对比利时的威胁,马克思这个活跃在政治领域的外国人,已经进入当局的视线。他的母亲这时决定让他提前继承遗产,这笔钱在2月底寄到布鲁塞尔,比利时警察认为这是为暴动购买武器的资金。马克思立即被告知离开这个国家。4月,马克思和伙伴们到了德国科隆,成为了他渴望的角色-开办一家激进派的报纸。

--摘编自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

材料三     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当然,人们无法漠视,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似乎陷入低谷。几乎在转瞬之际,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得到了复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解放了马克思;二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在一些基本点上恰好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情形相契合。正如马克思在1843年表明的:“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据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的两个伟大转变,列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英国的表现。
(2)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根据这一提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述马克思在1848年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1-05-09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后来苏联继续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美国提出与两国之间“中导条约”的谈判挂钩,苏联被迫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这表明
A.苏联未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B.粮食安全成为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C.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美国D.美苏结束了激烈对抗的局面
4 .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关于该条约的签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B.推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C.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5 . 二战后,德、法两国针对共编历史教科书议题展开长期的交流,经历了近六十年的筹划,在两国政府和首脑的推动下,于2006-2011年出版了完整的三册历史教科书,并被两国中学采用。这一做法
A.促成了政治和解B.有利于形成共通历史观
C.消除了历史恩怨D.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6 . 1946年3月,英国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弗兰克.罗伯茨向外交部建议,“要像战时解决军事战略问题那样来处理英苏关系”,“必须认识到苏联不可能成为可信赖的朋友,但同时我们应努力防止这种缺乏友谊的状态转化成敌对”。该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这一建议
A.推动了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B.延缓了英国对苏联冷战进程
C.体现了英国期望保持大国地位D.反映了苏联与西方关系缓和
7 . 下面是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A.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B.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D.柏林围墙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
8 . 下图是王同学在学习《美苏争锋》一课后所做的课堂笔记(部分)。对于该笔记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②冷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并加速其形成
②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框架
④两极格局瓦解意味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 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A.促进美苏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合作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C.表明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的时代D.通过平和谈判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10 .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举世震惊。有意思的是,苏联公布了卫星搭载的两个发射器的接收频率,其中之一的发射器接收频率与美国WWV广播授时台所发出的强大频率基本一致,同为20MHz信号。苏联此举
A.刺激美国新一轮技术的革新和发展B.表明意识形态是美苏争霸的关键
C.说明此时的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D.意味着美苏争霸开始进入新领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