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恢复金本位的主张。同时法国和美国开始贸易战,为确保法国农产品在共同市场各国中的地位,在法国的策动下,共同市场开始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反映了(       
A.二战之后法美同盟关系破裂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国对抗中,“厨房”一度被赋予了新寓意,充当了“联结国家、市场与家庭技术政治的节点”。在众多博览会上,它被美国政府视为科技进步的象征。在某些大国政治家眼中,“厨房”并不仅是一种国家形象隐喻,还扮演着“核军备竞赛的外交代理品”的角色。这些反映出当时(     
A.美苏争夺焦点是中间地带B.霸权主义已不得人心
C.新兴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D.冷战对峙具有隐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通过课程设置、学者互访、建立研究中心和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在印度等亚洲国家大力构建“美国学”。“美国学”在亚洲的传播客观上增强了各国学术界的跨国学术交往意愿,众多学者放下分歧,就共同关注的美国问题展开讨论。美国此举(     
A.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B.加强了与亚洲地区的外交联系
C.意在促进亚洲国家的联合D.深化了亚洲各国对美国的认知
2024-05-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
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
2024-05-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发表于1966年的政治漫画《约翰逊求救》。图中美国总统约翰逊向盟友们寻求帮忙,换来的却是“法国退出北大西洋组织军事一体化”。这可用以说明(     

A.美国霸主地位丧失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西方阵营逐渐分化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024-05-14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天下观的角度
阶段名称简单说明阶段名称简单说明
欧洲阶段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民族国家阶段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美国阶段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国家联盟阶段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欧美阶段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共生天下阶段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3-26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 历史试题
7 . 阅读“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历程表”。

时间

发展历程

1961年

东盟成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首批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

1991年

既有信仰佛教、基督教的国家,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1994年

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其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中、美、日、俄等国

此后

组织多次扩大,其中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在东盟地区论坛的基础上形成了“10+3”和“10+1”的协商模式
据此可知,东盟的发展反映出(       
A.国际组织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不断增强B.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
C.世界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D.二战以来人类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发展趋势
2024-03-24更新 | 11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2024·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先后宣布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和天然气管道设备技术禁运。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布什政府宣布撤消相关禁运措施。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放弃对苏联的遏制政策B.两极对峙局面最终结束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D.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2024-03-20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以下是某篇论文的参考书目,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序号参考书目作者
1《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艾森豪威尔
2《美国与“大中东”》安维华、钱雪梅
3《布什的战争》鲍勃·伍德沃德
4《中东两千年》伯纳德·路易斯
5《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问题》陈天社
6《美国对约旦外交政策研究1946—1969》程皖
7《美以军事外交关系研究—基于军事援助的考察》储永正
A.《美国犹太人对美以关系的影响》B.《中东国家通史》
C.《美国的巴以冲突政策研究》D.《美国对外援助—目标、方法与决策》
2024-03-14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决定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技术、原料和设备实行全面禁运。并且,美国还领导成立了“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调确定和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禁运。这表明(     
A.美苏进入全面冷战对峙B.世界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
C.两极格局已经最终形成D.经济制裁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
2024-03-0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