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杜鲁门政府的冷战战略是失败的、愚蠢的和缺乏地缘政治远见的,美国实力的关键是其经济体系和生产能力,而不是武器。1953年12月8日,艾森豪威尔在联合国大会发表和平利用原子能讲话,建议向各国提供和平核技术,以换取他们放弃开发核武器。他指出原子弹是美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必要时可以使用,同时他认为和平利用原子能利于降低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和削减军备与防务支出。该讲话发表3天后,讲话全文和背景资料已通过各种新闻途径发给67个国际组织,同时美国政府着手帮助多国建设反应堆、提供训练和技术信息以及咨询服务、发起召开国际会议、促进医疗和其他人道主义利用原子能等。通过一场全球宣传运动和援助盟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美国展示了“无私的立场”和“与各国一起建设性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意愿”,美国也因此获得极大的“宣传上的好处”。

——摘编自刘子奎《冷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1)根据材料,归纳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计划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怍,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此外,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了对苏的“缓和战略”中。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一反8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低迷,开启了“美国第二个环境时代”。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

——摘编自夏正伟等《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实施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环境外交战略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11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国打破其封锁的主要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交往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该书作者是(单选)
A.莎士比亚   B.格劳秀斯   C.孟德斯鸠   D.亚当·斯密
(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2023-03-21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探究马歇尔计划。

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步骤三

接着,他又从搜集到得以下两则材料中,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材料四   马歇尔这项计划的“副导演”理查德比斯尔:“(我们)十分清楚,马歇尔计划从来就不是完全利他性质的。我们希望,加强作为大西洋联盟成员国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能使他们负起防务责任,以支持冷战。”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五   1949年,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4)材料四、五为探究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哪些新视角?

步骤四

通过上述学习过程,该学生对探究历史事件的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5)归纳史料搜集、运用等方面的若干路径。
2023-04-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862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6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
1954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
1955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7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
1963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4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工业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分之二,经济总量稳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如果说黑人二等公民的身份能够为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一定的消费市场,那么,二战之后黑人的这种身份便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了。20世纪下半叶以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人因而要求获得平等的学习、生活、交流的权利。

——摘编自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胜果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欧洲,胜败双方携手同祭;但在亚洲,人们则各行其是∶日本人去广岛、靖国神社或塞班,中国人去北京的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哈尔滨的前日本生物战731部队旧址,韩国首尔、中国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等地也举行了各自的纪念活动。

欧洲和亚洲纪念活动的实质和内容也有天壤之别。在诺曼底、莫斯科,华沙。柏林和续累斯顿的聚合,不仅传达了痛苦的反思,而且体现了切身的悔恨,彼此的宽恕,以及真诚的和解;人们发警不忘人类史上的那场浩劫,以避免重蹈覆辙。欧洲确实摆脱了历史的阴影,而亚洲则大相径庭。此时此刻,亚洲的民族主义如脱缰之马,民族间仇恨不共戴天,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

——摘编自于滨《二战纪念之终结》


(1)根据材料,归纳欧洲与亚洲国家纪念二战活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亚洲的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

——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

——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