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2 . 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4-11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受命“凿空”通西域,汉朝同西域各国、各民族间开始大规模的交往活动。西方新奇的物种大量流入中原,中国的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然而,两晋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逐渐衰退。唐统一后,丝绸之路又恢复了生机。为复兴这条商路,唐王朝西击突厥,并在西域设立机构管理,对交通路线也进行重新部署与管理,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起来。胡萝卜原产于北欧地区,巴达木原产于波斯,二者在唐代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黄也传到西域和欧洲。在唐代,西域良马大规模传入中原,自唐以后,西域少数民族的饮茶之风渐盛,使得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传播商品由丝绸转化为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马歇尔在1947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备,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最为关键的部分。19484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开始实施,该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的政治局势,西欧共产党的势力也迅速衰弱。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方向前行。“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摘编自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歇尔计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商贸交流建言献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在冷战中相互对峙,但是从没有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意识形态上,冷战的历史是自由派和民主政体抵制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或者说是自封为“必然进步”的代表抵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在国际上,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或者说,至少是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96191日至6日,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通过了《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宣言》宣布: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冷战期间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由派和民主政体抵制国际共产主义”的标志性事件,并简述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相互对峙的国际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外交政策及其兴起原因。
2021-03-31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10月23日,法德缔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规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两国所有交易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为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第13条)”这表达了双方通过改善历史教学以加强睦邻合作的希望和决心。……2006年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是法德这两个过去的死敌在21世纪初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

——摘编自王家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意义。
2021-03-2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重点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的国家的利益。

----据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概括二战后世界格局。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6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7日,联合国安理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19517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7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材料二 1834年,法国国王宣布阿尔及利亚为“法国属地”。195411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全国30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解放军组成1015人的独立突击队,便于寻找机会袭击法军,遇到强敌,即可迅速消失在深山之中,而法军对民族解放军的伏击无能为力。因一再扩大殖民战争,法国财政日益困难,自从摩勒内阁倒台以后,出现了“走马灯内阁”。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政府不得不承认非洲各法属殖民地相继独立。19627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54-1962年阿尔及利亚战争与朝鲜战争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4-1962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影响。
2021-03-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8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1948年,美国漫画家鲁布·哥德堡的时事漫画“今天的和平”获得普利策奖。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漫画“今天的和平”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特征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有些主要的事件,影响着美国的地位及外交战略。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同时留下的后遗症:巨大的失望同时,20世纪70年代也目睹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私企巨头的潦倒。

——摘编自200182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法德双方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了政治现实主义取向,认识到为保障各自和彼此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特殊两极格局下,必须尽快实现和解。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清醒认识、理性界定和务实追求,也体现了戴高乐、阿登纳、施密特、德斯坦、勃兰特等领导人的战略性、长远性政治考量

——摘编自赵明吴《法德和解对东北亚的启示》

材料三 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

——摘编自19811日《日本产经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做出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和解的原因和影响。
(3)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特点。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