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传统观点认为,冷战发生主要在于安全结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学者最新研究发现,战后世界的分裂在于未能建立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美苏关系陷入了经济漩涡,而不是安全困境。这说明历史解释受限于(     
A.时空尺度B.史料收集C.政治立场D.观察视角
2023-07-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搜集到以下史料。

史料



(1)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什么?
(2)材料中漫画的创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该主题,我们还可以补充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史料?
2023-07-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60多年前,人类曾经站在了核战争的边缘……漫画,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描绘了这一历史镜像。

第一组:

     

图A《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 美国漫画             图B 《古巴导弹危机》英国漫画

第二组:

图C 《我比你更疼》美国漫画        图D   《如果你们撤......我们就撤......》英国漫画
1.以上两组漫画的主题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单选)
A.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B.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D.两大阵营激烈对抗
2.观察第一组:面对危机,两幅漫画所呈现的解决方式有何不同?
3.观察第二组:两幅漫画对于危机结局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漫画作为史料的认识。
5.“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古巴导弹危机给予世人怎样的启示?
2024-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银行宗旨在于……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 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②“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现在或可能 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③“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 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
④“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
A.②④③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冷战初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NSC)颁布的对苏冷战宣传的部分文件的主要内容。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950.9《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NSC68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确定了“苏联威胁”的实质,并特别说明了“宣传”作为冷战的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强调了“宣传”能够争夺思想或者取得意识形态领域的胜利,以达到加速苏联制度瓦解的目的。
1953.10《国家安全基本政策》(NSC162/2美国对苏联的评估是“苏联仍然是美国及自由世界的最大威胁”,采取的对苏政策是:“采取秘密的、公开的措施来贬损作为苏联力量的有效工具的威望和意识形态、削弱共产党和其他亲共势力的实力。”
1954.7《美国国家安全计划的地位》(NSC5430针对苏联在东欧的卫星国,宣传继续鼓励“大众与苏联集团进行对抗:从苏联控制中最终获得解放的信念”。对苏联本身“详细表明美国的政策及其和平目标;传达美国人民对每个苏联人民的同情”。
1955.1《利用苏联和东欧卫星国的弱点》(NSC5505/1明确地提出要对苏联实行非武力的、和平的渗透,以期望达到争取苏联及其卫星国的民众和改变其社会性质的目的。

——摘编自范帆《美国对苏联的宣传政策演变》


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历史现象,加以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探究马歇尔计划。

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步骤三

接着,他又从搜集到得以下两则材料中,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材料四   马歇尔这项计划的“副导演”理查德比斯尔:“(我们)十分清楚,马歇尔计划从来就不是完全利他性质的。我们希望,加强作为大西洋联盟成员国的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能使他们负起防务责任,以支持冷战。”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五   1949年,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4)材料四、五为探究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哪些新视角?

步骤四

通过上述学习过程,该学生对探究历史事件的路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5)归纳史料搜集、运用等方面的若干路径。
2023-04-0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随着大量前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学术界出现了对冷战研究的高潮,如表为不同学者对冷战的历史解释。这表明(     
国家学者著作观点
俄罗斯戈伯莱尔·戈罗迪茨基《1917—1991的苏联外交政策回顾》西方国家和苏联对冷战的产生和发展都负有责任
美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现在我们知道了:反思冷战史》从政治的角度,以冷战胜利者的心态回顾并评判过去的历史,热衷于研究“遏制战略”
中国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具体探讨了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及与政治军事遏制政策之间的互动作用

A.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史料越新就越能够接近历史的真相
D.不同的史学观决定了不同的历史解释
2022-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公共外交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有力武器。伴随1948年《史密斯蒙特法案》诞生的还有由美国国务院设立的文化宣传局,其意在巧妙推广美国价值、介绍美国的“真实情况”。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成立了美国新闻署,它是一个独立于国务院之外的机构,且在日后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核心机构。美国新闻署主要借助“美国之音”不断向世界宣传美国消灭压迫、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国家形象。卡特总统上台后,美国在全世界推销“自由美国”的节奏有所放缓,美国新闻署更名为美国国际交流署,提出了美国同其他国家人民思想双向交流的建议,这一时期的美国在推广国家形象时,公共外交的手段更加成熟了。1982年美国国际交流署又改名为新闻署,“美国之音”对于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展开了密度和强度更为猛烈的里根式公共外交。这一时期美国新闻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美国新闻署获得授权参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防部等核心安全部门的对外政策制定过程。

——摘编自陈世阳《战略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理论、历史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各阶段美国公共外交侧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与美苏冷战的关系。
2024-03-12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星期五,从白天到晚上,我们商议了一整天,接着,星期六一大早,我们又聚在国务院。……海军将一百八十艘军舰调向加勒比海。战略空军司令部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民用机场,以减少受到攻击时的损失。B-52型轰炸机部队受命载原子弹升空,……一架着陆,另一架立刻升空替补。

——摘编自[美国]罗伯特·肯尼迪《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会说,约翰·肯尼迪应该对这次几乎导致战争的紧张局势负责。……我的回答是:你必须记住我们生活的年代。……我相信他是对形势有正确了解的人,而且从心底不希望战争。他认识到武力来解决这种纠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很现实,看出现在社会主义世界的力量已经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不相上下了。

当他公开向我们保证美国不会组织它自己或组织它的盟国对古巴入侵时,我们相信了他。我们接受了他所做出的让步,我们自己也作了让步,把我们的核武器从古巴撤回去。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生活的年代”的世界局势特征,并简析两部回忆录对研究古巴导弹危机的价值。
2024-01-23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二战后,许多西方人将苏联的政策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从苏联的角度看,美国的政策则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用列宁的话表述就是“经济帝国主义”。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对历史研究的启示是(     
A.史学研究时应尽量剔除材料的价值倾向
B.学者需结合不同的言论来描绘过往史实
C.自上而下的审视是解释历史的最佳角度
D.历史研究应以当事人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2023-08-29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