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68年,欧洲艺术家耶洛绘制《美国室内装潢》系列,作品内景是典型的美国家庭室内的精致摆设,而透过窗外的景观,则是有武器的工人、农民等组成的红色政权,来势汹汹。这反映了(     
A.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逐步缓和
B.世界多极化趋势取代了两极格局
C.“马歇尔计划”后欧洲经济的复苏
D.冷战格局影响了当时的价值思维

2 .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海岸线510公里,扼南大西洋通往南太平洋航道,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价值。1833年英国占据该岛,建立殖民政府,但阿根廷历届政府都不承认。1965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马岛问题纳入“去殖民化”范畴,敦促英阿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马岛的归属问题,但最终谈判失败。19824月至6月,英阿进行了一场以马岛夺控为核心的高科技局部战争。英军运用卫星、舰船跟踪、航空侦察等多种手段获得战场情报。在争夺制空和制海权过程中,英军、阿根廷两国都利用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提高了飞机和舰船的作战效能。但后来由于法国、美国等国的武器禁用,阿根廷高科技武器的作战效果大大降低。战争期间,英军每天需要物资万种以上,除海军运输舰船外还征用了50余艘商船承担后勤物资运输;而守岛阿军的后勤补给线在战争之初就被英军切断,后勤供应不继,军队士气和战斗力难以维持;最终英国取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江英《快速集结大兵远袭——英阿马岛战争回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阿马岛战争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阿马岛战争的背景和对各国的军事启示。
2022-05-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私人基金会开展文化外交的重心转向东欧国家和亚非拉新独立国家。1950年福特基金会重新确立了纲领,目标是“帮助受资助国家加强民主价值,减少贫困和不公正,促进国际合作,促进人的成就”。这表明美国私人基金会(     
A.对外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B.活动的宗旨是宣扬民主自由思想
C.在两极格局之下保持了政治中立D.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2022-04-16更新 | 30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7年,卡特政府执政后,延续了尼克松与福特政府的对苏缓和政策,特别是把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予以继承和推进。卡特政府在前任政府既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美苏的战略核武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建议。在具体的谈判中,虽然美苏双方互有妥协,但每一方都追求在均衡地限制战略武器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相对优势,限制对方的长处。总体上来看,美国的让步小于苏联的让步。虽然谈判双方各有优势、矛盾重重,但都不断调整立场,最终达成了更能体现美国优势和利益需求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作为美苏核军控的一项重要成果,即便条约后来没有生效,但双方都愿意实际遵守之,足见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摘编自刘磊《卡特政府对苏缓和政策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积极影响。
2022-04-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建立于二战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在战后得到了延续,英国称美国为“最重要的对等伙伴”,美国则“期望英国在美国权力主导的轨道下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最终英国接受了这种“小伙伴”的角色,“美英特殊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放弃习以为常的大国地位
B.英美两国对国家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追求
C.美国对战后欧洲地区战略部署
D.英美两国应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结盟的冲击
2021-10-07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往往直接采取武カ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确立和维护其霸权。二战后,美国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形成一个包固对手的网络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为号令,并凭借各项实力,在整个西方世界极力推广其价值原则。美国政府凭借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战略推行的得力助手。

——摘编自徐珍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其主要内容包含: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国家得以自卫。除此之外,还包含“五大カ量中心说”即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在尼克松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缓和苏美关系,协调与盟国的关系

——摘编自王杏芳、金正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冷战是指二成后的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1969年尼克松政府灵活处理经济冷战政策,通过《出口管理法》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希望通过发展美苏贸易诱使苏联在越南成争、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方面让步。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材料二   1950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进入1970年代后,作为“缓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决定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将贸易关系看作是另一个可带来互利的领域”。中美之间贸易迅速上升,贸易额从1971年为零到1974年达8亿美元。在美国对华贸易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向中国出售10架波音707飞机。从1974-1977年,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厂商签订了价值37.4亿美元197项设备引进合同。中国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兴建27个大型工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戴超武《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经济冷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70年代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34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年,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城的黑人布朗起诉托皮卡教育局,要求其停止黑人小孩不能在白人学校上学的规定。后来,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将几个同样具有种族隔离教育背景事实的案子合并一起审理,称为布朗系列案。1954517日,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以9;0的票数对布朗系列案作出了裁决,认为其属于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宪法,应尽快废除。

布朗案的判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激起了广泛反响。

《华盛顿邮报》认为,该判决将"结束美国原则和实践之间令人苦痛的不一致性,帮助恢复我们在世界的尊严"。《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社论说,布朗案判决"使得美国的法律与美国的良知和信条相符合"。

英国《每日邮报》认为,这项判决有助于回击有关的负面报道,它们"宣传美国对待其有色人种像狗一样甚至更差"。他说,这项判决"是朝鲜、印度支那以及整个远东地区亚洲人民的指路明灯"。

苏联《消息报》认为,布朗案判决是美国"意图以蛊惑性姿态传播其价值"的例子。当看到该判决的执行被拖延时,《消息报》批评道∶"美国最高法院纯粹是虚伪至极,拿这一判决做宣传而已。"

塞内加尔《新非洲报》认为,"全世界的人民都会对这项进步措施感到欢欣鼓舞"。法属西非的其他报刊发表了类似的社论,布朗案判决成为当地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摘自谢国荣《国际史视野下的布朗案判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不同媒体对"布朗案"判决的看法。
2021-05-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五莲县、潍坊安丘市、诸城市、临沂兰山区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