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7 道试题
1 . 罗斯福总统在设计未来国际秩序时,除了着力考虑美国自身的需要外,也不得不顾及到站在他身边的巨人斯大林。在罗斯福看来,没有英国的参加,国际新秩序照样建立,而没有苏联的参加,建立国际新秩序就只能是空谈。即便后来夸下海口要“在重要的问题上”“拿到85%”的杜鲁门,也不得不把苏联作为第一谈判对手。这说明
A.美苏关系破裂源于国家利益的冲突B.冷战政策的出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C.美苏争霸建立在两国实力的基础上D.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的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苏联、东欧的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3 . 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执政党丧失政权,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分裂。痛定思痛,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包括
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②苏联阻止东欧改革
③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05-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4 . 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美苏的这些举措
A.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B.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解除了世界性的核威胁
5 . 里根当选总统后,于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从美苏争霸的角度看,其企图所在是
A.大搞军备竞赛,争取军事上的优势和主动B.大力发展美国科学技术
C.企图在经济上拖垮苏联D.大力发展美国的核武器
2020-05-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6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这一时期冷战对抗的史实是
A.两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D.朝鲜战争和第一次柏林危机
2020-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7 . 关于两极格局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是完全对称的B.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C.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占优势D.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2020-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美国发起冷战的标志是
A.1944年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B.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D.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9 . 下表是美国二战后十年内对外援助的部分数据绘制的简表(根据王斯德的《世界通史》第三编)。据此可知,美国第四点计划的援助
时间援助计划援助国家拨款数额(亿美元)
1947年—1951年马歇尔计划西欧国家131.5
1950年—1953年第四点计划亚非拉35国3.1;还派遣了2445名技术人员

A.是马歇尔计划的继续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
C.导致亚非拉倒向美国D.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非拉地区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这5大力量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五大力量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

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英文版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总统看到了国际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多极力量成长的表现。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2020-05-1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