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7 道试题
1 .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020-06-1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型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1
2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3 . 二战后某组织成立时强调:坚持“集体防御”,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北约C.华约D.欧共体
4 . 二战后美国开始对西欧开展经济援助,被称为“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
A.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B.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5 . 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B.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
C.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6 . 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以下是关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不同回忆录及后人的研究

材料一   “除了保卫古巴,”赫鲁晓夫在主席团面前辩称,“我们的导弹还可以弥补西方人喜欢说的‘力量均势’,美国人用导弹基地把苏联包围起来,现在他们也将尝尝被敌人的导弹瞄准是个什么滋味”。

10月27日,苏联的地空导弹操作人员击落了一架在古巴上空的U-2飞机,飞行员丧生。(28日)民主德国向苏共主席团通报,肯尼迪将再次发表电视讲话。就在肯尼迪发表讲话前两小时,苏联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单方面从古巴撤出“苏联的所有进攻性武器”。

——摘编自(美)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失败的帝国》

注:2007年作者主要根据前苏联解密档案撰写此书。

材料二   我们并无发动战争的企图,古巴离我们有一万一千公里远。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们想从古巴入侵美国。我们的目的正好相反:我们想使美国人不入侵古巴,为此(在古巴)安装了针对他们的导弹,要他们三思而行。

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下令开火,击落了一架美国U-2侦察机。这件事情引起一阵喧嚣。起初我们担心肯尼迪总统会受不了这种耻辱。但还好,美国人除了在宣传中变得更加厚颜无耻外没有发生别的什么事情。他们撤出了部队和召回了空军。

——摘编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注:该书是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后所写,回顾了自己政治生涯并说明其立场和观点。


(1)阅读两则材料,概述二者对古巴导弹危机讲述的不同。

材料三   1992年,卡斯特罗在有美、俄和古巴学者参加讨论的导弹危机学术会议上回忆:当初古巴接受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的建议,不是为了保护古巴,而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地位。他现在相信,苏联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改善自己当时在同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对比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他当时过于相信苏联的宣传,即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比美国强,否则他会谨慎从事。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2)结合以上材料的具体内容,分析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7 . 马丁·雅克在《卫报》中称:“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的理由应是,该年前后
A.东欧相继发生剧变,欧洲两种制度对抗局面开始打破
B.东欧相继发生剧变,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已彻底丧失
C.苏联解体,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8 .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9 . 1992年,联合国大会第四十七届会议通过决议,接纳捷克、斯洛伐克等13个国家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B.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D.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020-06-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题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影响着世界局势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材料二   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的崛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他者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结合现代中国外交的所学内容,谈谈中国是如何在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积极扮演自身角色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