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因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其经济潜力的欧洲,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了。欧洲大陆(无论东欧和西欧)普遍存在着重建新欧洲的决心和从20世纪30年代的愚蠢行径中吸取教训的心愿。1950年后的大约30年里,欧洲人(主要是西欧)年均收入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一个半世纪增长额的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吃惊。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战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与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谈一谈促使一个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捷克在收到毛泽东建国公告和周恩来外交公函后,曾问过苏联自己什么时候与中国建交。斯大林令苏联外交部答复:建交当然可以,但要等到我们与中国建交公报见报之后。

——《新世纪周刊》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格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虽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突出表现为一超的实力与影响力在明显下降,多强的实力在上升,并进一步分化。

——中国国防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建交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并指出该问题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二战以来的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2019-12-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19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格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虽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突出表现为一超的实力与影响力在明显下降,多强的实力在上升,并进一步分化。

——《中国国防辛艮》2009年8月29日


(1)材料一揭示了哪一国际关系格局?指出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二战以来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2019-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向苏联大使强调:“肯尼迪总统早就想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走这些导弹……这次危机一结束,这些导弹就会拆除。”苏联……同意拆除导弹并让联合国代表前往核实拆除工作。

材料二   无论美国和苏联都从这次危机中更尖锐地看到了核时代超级大国对抗中固有的风险和核讹诈政策的局限性……此后美苏不再动辄以核武器来彼此炫耀和对抗,而且开始就核武器的控制达成某些协议。

材料三   经过这次对抗,美国还认为,美苏都有大量的核武器,处境相同,对核战争的风险有共识,苏联对此比较“理智”,而中国则更加危险。故而美国进一步加强在亚洲遏制中国,甚至希望利用苏联来制约中国。

材料四   美国的盟国担心,超级大国可能把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而另一方面,当它们遭到攻击时,美国又可能不愿冒其自身核毁灭的风险来保护它们。戴高乐指出:古巴事件使人们再次看到,由于核僵持,美国的保护伞不可靠了,欧洲必须靠自己,法国必须有独立的核力量。

——材料二、三、四均摘编自《古巴导弹危机及影响》


(1)据材料一、二,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得以成功化解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及其解决对中国和西欧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关系问题的认识。
2021-09-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战后作为外交使节走访欧洲,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刻的担忧,他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了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脱离了战后的废墟和一片凋敝,重新在经济上站立了起来,而且恢复了信心和乐观感,为直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歇尔所展望的计划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政治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马歇尔计划不仅让欧洲复兴这个该计划本身的目的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是,借助推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的,而这一切也是在不损害欧洲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摘编自[美]埃德·克雷《陆军五星上将乔治.C.马歇尔》


(1)根据材料,概括马歇尔“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
2021-08-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3年,亨利.鲁斯和布里顿.哈登共同创办了《时代》周刊。该刊从一周浩如烟海的事件中选取重要的、代表时代特征的新闻解读出来,帮助那些有了解时局需要但又无暇看报的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了解和认识国际国内大事。

美国的新闻周刊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社会舆论,如《时代》周刊从1927年就开始评选年度风云人物":选出对新闻和人们生活影响最为重大的人,不论好坏。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年度风云人物名单:

1945年:杜鲁门;1947年:马歇尔;1949年:丘吉尔(被评为半世纪风云人物");1950年:美国战士:以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士为代表;1957年:赫鲁晓夫;1958年:戴高乐;1963年:马丁.路德.金;1969年:中产阶级美国人;1970年:维利·勃兰特;1972年:尼克松与基辛格;1975年:美国妇女;1978年:邓小平;1982年:个人电脑;1988年:濒危的地球;1989年:戈尔巴乔夫。

——据郑少云《论美国<时代><新闻周刊>的办刊特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创办的时代背景。
(2)对二战后《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评选,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任意选定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所选角度明确,认识须史论结合.)
2021-09-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
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4)提取材料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11月,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更是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


(1)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冷战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对峙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局面与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2020-10-2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必修)
10 . 根据下列学习卡片,回答问题。

卡片一


卡片二



(1)请把卡片一中A、B两处补充完整。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